諾貝爾教案
一、導入師:同學們,想不想到諾貝爾獎的頒獎典禮現場去看一看?(播放2006年諾貝爾頒獎典禮實錄)
看完了頒獎典禮現場,你有什么想說的?
同學們,現在老師要提幾個關于諾貝爾獎的問題?
1.諾貝爾頒獎儀式在哪舉行?
2.諾貝爾頒獎儀式在什么時候舉行?
3.為什么要在斯德哥爾摩舉行諾貝爾獎的頒獎儀式?
4..為什么要在12月10日下午4點半頒獎?
為什么諾貝爾獎地點和時間的設置如此特殊?
生:因為世人對諾貝爾無比敬重。
師:好,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位舉世矚目的大科學家——生齊讀課題:諾貝爾
師:諾貝爾一生發明無數,但最突出的貢獻就是發明了炸藥。還記得他發明炸藥經歷了哪幾個階段嗎?
生:液體炸藥、固體炸藥和雷管和力更大的炸藥。(板書)
二、學習4—9自然段
師:發明炸藥的這段歷程,應該是諾貝爾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下面,請大家拿起筆來,一邊仔細地讀,一邊輕輕地把這段艱辛的過程中令你深有感觸的地方畫出來,在旁邊寫下你的體會。先讀,在讀中體會。
(一)學習第4自然段
1.學生讀感觸最深的自然段,并說體會。
2.(師引導)小諾貝爾真是善良,從小便立志要造福于人。誰再來把小諾貝爾美好的愿望讀一讀?
3. 指名讀。
4.這也可以看出諾貝爾發明炸藥的最初動機是什么?
5.齊讀
(二)學習第6自然段
生讀“1864年6月3日,諾貝爾實驗室在一聲巨響中化為灰燼。諾貝爾的弟弟被炸死,父親被炸成殘廢,但諾貝爾毫不氣餒。”說體會。
師:一個“毫不氣餒”勾畫出了諾貝爾的什么?
過渡:是啊!通往成功的路上總是遍布荊棘,諾貝爾深知,只有“毫不氣餒”,才能勇往直前!
個別讀———齊讀,讀出這種勇氣和決心!
(三)學習第7自然段
生讀“在朋友的幫助下,諾貝爾租了一條大船,在瑞典首都附近的馬拉倫湖上搞實驗”。說體會。
生讀“經過四個年頭幾百次的失敗”。
這幾個數字告訴我們,諾貝爾做了很多次實驗。可他仍然“毫不氣餒”。 諾貝爾的什么精神令人贊嘆?我們一起來把這幾個句子讀一讀。
投影出示: “1864年6月3日,諾貝爾實驗室在一聲巨響中化為灰燼。諾貝爾的弟弟被炸死,父親被炸成殘廢,但諾貝爾毫不氣餒。”
“在朋友的幫助下,諾貝爾租了一條大船,在瑞典首都附近的馬拉倫湖上搞實驗”。
“經過四個年頭幾百次的失敗,到1867年的秋天,終于制造出能夠安全運輸的固體炸藥——黃色炸藥。”
過渡:從液體炸藥到固體炸藥,再到發明了雷管,盡管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但諾貝爾卻從沒被危險嚇退過一步。科學的高峰是永無止盡的,他又一次向更高的峰頂進軍了!
(四)學習第8、9自然段。
1.同學們,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到這么一次實驗。自己放聲去讀一讀,一直到你的眼前出現了一幕幕畫面為止。自己讀吧!
師: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呢?
生:我看到了諾貝爾在實驗室里緊張地做實驗,他親自點燃了導火線,雙眼緊緊盯著點燃的火線。
師:講得好!你觀察得真仔細!注意到了諾貝爾的一舉一動!能把相關的語句讀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