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艾滋病小斗士(第二課時)
一、朗讀課題,導入課文1、學生朗讀課題
2、師:2001年6月1日,正當全世界兒童歡慶節日的時刻,有一位12歲的南非兒童去世了。他就是我們今天要去認識了解的“艾滋病小斗士”(學生接“恩科西”)(板書:恩科西)
二、感知“愛滋病”的可怕,感悟恩科西的不幸
1、恩科西的遭遇是不幸的,但他究竟遭遇到了怎樣的不幸,承受了什么樣的痛苦呢?請同學們自讀2、3、4段,劃出有關語句,說說你讀后的感受,注意重點詞語。
①“恩科西一出生就攜帶愛滋病病毒,不久母親又被愛滋病奪去了生命。”(課件)
簡介艾滋病(課件)
艾滋病(aids)全稱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癥,是一種能生存于人的血液中并攻擊人體免疫系統的病毒。它把人體免疫系統中最重要的t4淋巴細胞作為攻擊目標,大量吞噬、破壞t4淋巴細胞,從而使整個人體免疫系統遭到破壞,最終人體喪失對各種疾病的抵抗能力而導致死亡。
艾滋病最初發現于1981年中期。當時在紐約、洛杉磯及舊金山相繼發現在年輕的健康男性同性戀者中發現,艾滋病自發現以來,呈迅速擴散趨勢,發病人數持續增加。截止2001年6月底,我國報道的感染者共26058例,其中病人1111例,死亡584例。 傳播途徑共有3種:一、性接觸傳播,二、血液傳播,三、母嬰傳播。近年來由于女性患者的增加,母嬰傳播日趨重要。
讓我們來看一組愛滋病患者的照片,大家看了后有什么感受?(課件)
(“一出生”體會恩科西患病的無辜性,“不久”體會他失去母親的悲慘遭遇)恩科西不幸嗎?可憐嗎?
師:的確,他很不幸,一出生就攜帶艾滋病病毒。在南非,每天都有近200名攜帶艾滋病病毒的嬰兒降生,這些孩子中有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個生日。
(從數據中感受愛滋病病毒的可怕,從而體會恩科西的不幸)
“不過,小恩科西的生命力也許是南非所有患愛滋病的孩子中最強的,他竟然一直挺到了上學的年齡。”(課件)
(“挺”是什么意思?可以換成“堅持”嗎?從這個詞你看出了什么?)誰來讀一讀這句話,注意突出重點詞語,讀出他的堅強。
②他還遇到了哪些不幸?
“9歲那年,當養母帶著恩科西到一家小學報名上學時,遭到全校大多數老師、學生和家長的反對,還在當地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課件)
a.“軒然大波”是什么意思?(大糾紛。)
師:一個艾滋病患者要入學,這的確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如果是你這所學校的老師,你們會議論些什么啊?
生:這個孩子的確可憐,但不要到我的班級里來,否則我們班家長肯定會有意見的,我可承擔不起啊!
生:是啊是啊,我也這么想著,如果到了我身邊,我家里人肯定不同意我來上班的……
師:看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老師們議論著,那么如果你是一位家長呢?你會說些什么?
生(很急切的):那就更不行了,我家就養了這么一個寶貝疙瘩,如果感染了我又不能再生一個。
生:這可不行,同情歸同情,我可以捐助一些,但萬一感染了怎么辦?這得找學校說說。
師:如果恩科西成為你的同學呢?
生:那就不要和我做同桌,我自己倒沒什么,我怕老爸老媽天天煩我。
生:最好他能坐得稍遠一些,讓我們可以和他說話,但不要碰到他,以免感染。
生(一女孩,小聲的):恩科西已經很可憐了,我想還是我來和他做同桌吧,爸爸媽媽會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