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網絡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1、認知目標:通過本課學習,學生初步了解莫高窟的精妙絕倫、博大精深,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利用網絡資源共享的特性,達到教學信息資源的共享。
2、能力目標: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展示,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標:借助媒體,再憑借課文中的具體的語言材料,學生體會“敦煌藝術寶庫”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強民族自豪感。
二、教材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小學語文蘇教版第九冊第11課《莫高窟》
本課介紹了我國西北邊陲敦煌莫高窟里的彩塑、壁畫和曾經藏有大量之物的藏經洞,贊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全文共有5個自然段,分別寫了莫高窟所處的地理位置及其概貌;介紹莫高窟的彩塑、壁畫和藏經洞;贊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本文結構清晰,敘述具體,文字淺顯。
本課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散思維能力、自主探究能力。本課教學難點是要能讓學生基于網絡環境,搜集處理信息能力以及對課文第二部分的朗讀感悟中,真正認識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因此,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邊觀察、邊讀書、邊思考,并結合網絡資源的充分利用,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讓學生通過形象感知,體會莫高窟的精妙絕倫、博大精深。
三、教學網頁的設計
本課教學網頁的設計結合了本課的重、難點,注意課文內容間的結構聯系,一環緊扣一環,充分體現學的過程,主頁中主要有以下七部分。
課 文:語言文字,關鍵詞語的理解,相應圖片的鏈接。(便于學生理解課文,體會情感,感悟寫法)
詞語手冊:提供生字的音、形、義。(便于學生掌握生字新詞)。
學海羅盤:包括本課的學習目標及學習方法。(讓學生明確學習方向,選擇自己喜歡的學法進行自學課文)
學海泛舟:包括本文所涉及的相關圖片、大量資料(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已有水平隨時進入、查閱資料、解決問題)。
學海沖浪:設計了一個遷移練習題及課外實踐活動。(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課內外結合)
欣賞:拍攝了莫高窟的外景,圖片及相關影視。(讓學生盡情游覽、觀光)
請你留言:讓學生學完課文后給莫高窟旅游公司設計旅游廣告。(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及語言表達能力,發揮學生的創造性)
四、教學對象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五年級學生,他們已掌握了一點讀書方法和學習方法,如:抓關鍵詞理解課文內容,讀中感知,讀中悟情,讀中領悟寫作法等。第一課時,學生已經認識了生字,通讀了課文,并且再通讀課文的基礎上,又讓學生默讀了課文,整體感知:課文主要介紹了莫高窟的什么?引導學生認真、扎實地經歷“初讀”的過程。再加上將利用網絡資源,學生的興趣更加濃厚,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了起來,想象力較豐富,但思維的深刻性、語言的表達上有所欠缺。因此,本節課的教學以學生充分自主探究為主,教學過程中教師處理好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再實踐中學習。另外,發揮網絡的輔助教學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看、讀、想等方式,深入學習課文內容。
五、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新課程標準要求:各學科能夠結合本學科的特點,加強過程性、體驗性目標,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從而改變單一的記憶、接受、模仿的被動學習方式,發展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