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 教案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并能講出這個故事。
2、學會8個生字。綠線中的7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新詞語的意思。
3、了解事情的經過,理解“推敲”的含義。學習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4、在《推敲》中學習“推敲”,根據課后習題,掌握換詞方法,學會推敲。
教學重點:了解故事的經過,理解“推敲”的含義。
教學難點:掌握換詞方法,能說出相關理由,學會推敲。
教學時間:三課時
一、“推敲”導入
1、學生做一做“推”和“敲”兩個動作,體會一下不同點。
2、為了斟酌這兩個字,至今還流傳著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想不想聽?先看這兩個字該怎么寫?師生共同書寫課題。
3、指名朗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
1、做到讀準字音,讀順句子,并知道故事主要內容的請舉手。
2、(出示詞語:和尚、驚醒、毛驢、妥帖、車輛、闖進、禮貌)自由讀一讀,想一想哪些字容易寫錯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同時,想想你讀懂了哪些詞語,還有哪些不懂的?
3、指導讀好下列長句:
一天,賈島去長安城郊外拜訪一個叫李凝的朋友。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興寫成的那首小詩,覺得“島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中的“推”字用得不夠妥帖,或許改用“敲”字更恰當些。
月夜訪友,即使友人家門沒有閂,也不能莽撞推門,敲門表明你是一個懂得禮貌的人。
4、交流故事內容。
(板書:訪友贈詩、斟酌一字、沖撞儀仗、韓愈定“敲”)
三、體悟“妙處”
(一)1、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
2、你讀懂了什么?
3、簡介賈島:賈島是唐朝著名的詩人。早年曾因家境貧寒,出家做過和尚,后因韓愈欣賞他的詩才而還俗。他作詩的態度非常嚴肅認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稱為“苦吟詩人”。《題李凝幽居》一詩的創作過程,最能說明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
4、齊讀第一自然段。
(二)1、自由讀第二自然段,說說這一自然段告訴我們哪些信息?你是怎么看出的?
2、理解重點句:
出示:他沿著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讀句子,說說這句話什么意思。
(2)結合句子選擇“摸”的義項:a、用手接觸一下(物體)或接觸后輕輕移動(動作演示);b、用手探取(動作演示在課桌內摸東西);c、試著了解,試著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細);d、在黑暗中行動,在認不清的道路上行走。
(3)指導讀好這句話。
3、觀察插圖(月夜驚小鳥):按順序說圖意;從賈島的動作、神態和當時的環境,你看出了什么;給這幅畫題名;拓展《題李凝幽居》。
4、一生感情朗讀,其他學生指圖體會。
(三)1、指導觀察課文題目左側的插圖:用一句話說說圖意。如果你就是長安街上的行人,看到賈島騎在毛驢上“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會怎么想,怎么說?
2、賈島騎著毛驢又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別用“--”和“——”畫出有關的句子)相機理解即興、妥帖、恰當。
3、比較分析:
賈島騎著毛驢進了長安城。
賈島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不知覺進了長安城。
(1)指名朗讀。說說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學生試做動作。
(2)指導朗讀,讀出賈島此時那種如癡如醉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