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樹葉 蘇教版五年級(上)“習作3”教學設計
習作要求:
一葉知秋。“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秋天的樹葉換上了新的色彩。組織一次秋游,到野外去,到山上去,到植物園去,觀察植物葉子的顏色和形狀。活動中,還可以搜集各種植物的落葉,把它們帶回學校與大家一起觀察、交流,然后圍繞“秋天的樹葉”,自擬題目,寫一篇習作。
設計理念:
習作指導以觀察和體驗為突破口,讓學生走進秋天,走近樹葉,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積累素材。在交流觀察發現、引導言語表達等習作指導過程中,啟發學生做有心人,寫出自己的發現,自己的體驗,自己的想象,自己心目中“秋天的樹葉”,那些“我”獨有的東西。作文教學應為人而文,張揚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悟性,煥發學生的靈性,讓作文成為學生生命的一部分。
課前準備:
1.組織學生秋游,觀察樹葉,搜集自己喜愛的各種植物的落葉。
2.請學生查找相關資料,如樹葉顏色變化的原因及與秋天樹葉有關的古詩詞等。
3.教師拍攝一段錄像,包括秋天的景色全景,秋天樹葉的特寫鏡頭,同學們觀察、搜集樹葉的活動。
教學過程:
一、在回味中親近。
1.喚醒回憶。(播放音樂《秋日的私語》)
(1)師描述:前天,我們去秋游,感受到了濃濃的秋天的氣息,特別是與秋天的樹葉進行了親密的接觸。那么,你眼中秋天的樹葉是什么樣的呢?(請學生用一兩個詞或一兩句話簡要談一談真實的感受)
(2)老師眼中秋天的樹葉是什么樣的呢?(教師也談一談,與學生真誠交流。)
(3)古代詩人眼中秋天的樹葉又是什么樣的呢?
(4)學生匯報搜集的資料。用實物投影展出:
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晉·陶淵明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唐·李白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唐·王維
雨徑綠蕪合,霜園紅葉多。——唐·白居易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唐·杜牧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唐·王昌齡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唐·劉禹錫
露染霜干片片輕,斜陽照處轉烘明。——唐·吳融
(5)師:是呀,古人對秋天的樹葉既有“一葉知秋”“櫚庭多落葉”的感慨,又有“紅于二月花”“霜干片片輕”的喜愛。看來,秋葉真是秋日一道靚麗的風景。邊出示邊朗誦:
寫秋雨——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寫秋夜——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葉日明中。
寫秋色——雨侵壞甕新苔綠,秋入橫林數葉紅。
寫秋聲——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2.精彩回放。
播放錄像,體會秋雨秋夜秋色秋聲中的葉,錄像中可以加話外音,然后播放同學們觀察、搜集樹葉的活動情景。在展示秋色紅遍山野的時候,加入秋天樹葉的特寫鏡頭,從整體到局部,由漫山遍野到一棵樹,再從一簇樹葉到一枚樹葉。(學生看后激動、贊嘆,沉浸在回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