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變色龍教后反思
教后反思:資料提供:芳草茵茵
咬文“嚼”字
前幾天上《裝滿昆蟲的衣袋》一文,與學生一起討論了“撿”“拿”“捧”等詞的用法,感受了文字的魅力。
今天上《變色龍》一文時,與學生又進行了一番咬文嚼字。
(一)難得的“叫”
發現變色龍這一部分,對話描寫較多,讓學生多進行對話朗讀,自然而然就能讀懂其中的內容了。
兩個回合下來,對于最后一句話:“‘變色龍!變色龍!’中非工人一看就叫了起來。”感覺就是讀得不到位,少了點激情。
(要讓學生好好體會一下他們當時的心情呀!)
“同學們,你知道中非工人為什么要叫嗎?”
“他們發現了變色龍!”“還有其他的原因嗎?”
“因為變色龍很難發現。”“怎么說?”
“書中說到:大家有綠葉叢中找了一陣,沒見到‘怪物’、皮膚與豆葉一模一樣,很難發現。”
“是呀,如此難發現的變色龍讓我們發現了,特別是生長這兒的中非工人,他們可能也才見到過一次、兩次,有的甚至還沒有見過了。你想此時他們的心情會怎樣?”
“高興”、“驚喜”、“激動”、“欣喜若狂”、“激動不已”------
此時,我們就是發現變色龍的中非工人,讓我們把心中這份激動說出來吧!
齊讀:“變色龍!變色龍!”中非工人一看就叫了起來。
(二)迅速的“刷”
變色龍雖然行動遲鈍,捕食卻非常的迅速。眼睛的特殊、長于身體的舌頭使得變色龍捕食之迅速。“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形象的描述!
“同學們說得很好,雷聲之快,讓我們還來不及捂住耳朵。這是一種怎樣的速度呀!我們來讀一讀這段話。”
學生朗讀課文:似睡非睡的變色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只是加重了字的讀音,速度一般)“刷”(拖得很長)地伸出它那長得驚人的舌頭。
理解與讀書完全的脫節呀!
“刷-----”(我特意加長了讀音)“變色龍就能捕到空中的彩蝶嗎?”
“不對,應該很快的,非常迅速。”“真提嗎?”
學生一個個在下面讀著,一遍比一遍短而有力。時候一到,指名學生朗讀,效果讓人意想不到呀!再推廣到“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詞的朗讀,使得班內最后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課堂上在咬文“嚼”字的過程討論著,這嘗不是一種樂趣呀!往后還要繼續引導學生咬文“嚼”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