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談禮貌教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字詞,正確辨識文中的多音字“校”。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3.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憑借具體的語言文字,懂得禮貌待人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
4.初步感知說理性文章的表達方法,嘗試從生活中選擇事例,并結合事例說說禮貌待人的好處。
教學重點:1. 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2. 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教學難點: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憑借具體的語言文字,懂得禮貌待人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
預習導航:
1.自學生字新詞,練習正確美觀地書寫生字,《習字冊》上的生字描一個寫兩個。
2.正確辨識文中的多音字“校”,標注拼音,能借助工具書分別組一個詞。
3.正確辨析形近字:嫌、謙、賺、鐮、廉、兼。
4.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至少兩遍。
5.查查字典,理解下列詞語或句子的意思:“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彬彬有禮”“出言不遜”“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糾紛”“和諧”。
6.通過上網、查閱資料等方式,搜集有關禮貌待人的故事。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凸顯導入趣味點,樂學新知
1.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文明古國禮儀之邦”。人在社會上生活,總要和別人交往。在人們的交往過程中,一個人是否講禮貌,往往能反映出這個人的文明素質和文化修養。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專門談禮貌的課文。
2.板書課題:談禮貌
二、突破自學障礙點,順暢閱讀
1. 指名讀課文新詞、難讀的句子。
咳嗽 糾紛 岳飛 態度粗暴 出言不遜 彬彬有禮
寬容 師傅 和諧 減少矛盾 思想情操 文化修養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
◆形近字組詞:嫌( )謙( )賺( )鐮( )廉( )兼( )
◆描紅
2.齊讀課文,把課文讀得通順、流利。
三、把握文章主旋律,順清脈絡
1.這篇課文一共幾個自然段?5個。默讀課文,看看課文可以分幾部分。
第一部分(1)禮貌待人,使用禮貌用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第二部分(2—4)列舉三個例子來說明禮貌待人,使用文明用語的好處。
第三部分(5)總結全文。
2.我們把這篇課文分了三個部分,誰來總結一下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這篇課文以舉例子的方式,向我們說明與人交往的時候,以禮待人,恰當地使用禮貌用語,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
四、精選課文一部分,品讀感悟(學習第1自然段)
1.由讀第1自然段,想想你讀懂了些什么?
2.學生交流,師板書:君子不失色不失口
3.重點理解:“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彬彬有禮,粗暴,出言不遜”
4.小結:從對古訓的解釋中可以知道:要做到待人彬彬有禮,就要注意自己的態度和言語。(板書:態度、言語、彬彬有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