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鄭和遠航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兩條綠線內的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整體感知課文,理清脈絡。 教學重點: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難點: 理清課文脈絡。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激活經驗
1.同學們都知道哥倫布在1492年發現了新大陸,可你們知道嗎?我國早在明代就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時間比哥倫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鄭和。
2.揭示課題,質疑。
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是以這位航海英雄為主人公的。 補充板書: 鄭和遠航
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么呢?(鄭和是什么樣的人?鄭和遠航到底有多“遠”?遠航途中發生了哪些事情? 二、自主學習 獲取經驗
請同學們借助教材完成學習單上學習內容。 1、讀準詞語。
1 瓷器 險境 沿途 滿載 珊瑚威脅 炫耀 俘虜 兇險 撕裂 鬢發 率領 浩浩蕩蕩 規模宏大 化險為夷 嚴陣以待 扶老攜幼 驚嘆不已 奔騰咆哮 名揚海外 鎮定自若 狂風呼嘯 波峰浪谷 脫韁的野馬
2、借助工具書或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
派遣 太監 魁梧 雙手抱拳 扶老攜幼瓷器 脫韁 撕裂 3、把課文讀通讀順,遇到難讀的句子或者長句多讀幾遍。
4、默讀全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哪些內容?哪些地方讀不懂,做上記號。 三、小組合作 交流經驗 小組內交流,分享讀書收獲。
四、教師指導 完善經驗
1、出示生字詞,開火車朗讀,糾正讀音。識記字型。 2、指名朗讀課文,檢查預習情況。 3、梳理脈絡 。
思考:如果把全文分成兩段,可以怎么分? 1.反饋:說說這樣分的理由。 第一段(1—5):寫鄭和第一次遠航。 第二段(6—7)寫鄭和共有七次遠航。
這樣分段,可以看出全文的內容重點和寫作特點。
2.默讀第1—5自然段,根據“揚帆起航”、“友好交往”、“戰勝兇險”三個標題把第一段分成三個層次。 3.組織反饋。
2
五、實踐應用 深化經驗 1.組詞。
遣( )器( )梧( 遺( )囂( )悟(
2、填上合適的詞語。
( )地停靠( )地撲向 ) 撕( ) ) 嘶( )
( )地出發 ( )的身體 ( )的儀器 ( 六、自主構建 內化經驗 在學習單上寫出這節課收獲。 )的態度
3
11、鄭和遠航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課文,感受鄭和等人的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精神。 2.學習課文詳略得當的寫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育學生學習鄭和為代表的中國古代人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學難點: 通過學習課文,激發學生振興中華的情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激活經驗 1、聽寫詞語。
派遣 太監 魁梧 雙手抱拳 扶老攜幼瓷器 脫韁 撕裂 2.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二、自主學習 獲取經驗
出示課堂學習紙,借助教材完成下列問題: 1.自學第1-3自然段,思考:
(1)鄭和第一次遠航的時間和地點是什么? (2)為什么把遠航的大船叫做“保船”? 2.自學第4、5自然段。
思考:鄭和在航行中和各國進行了哪些友好交往?他們在途中遇到哪些困難,又是如何克服的?
3.略讀第6、7自然段思考體會:
4 讀了這兩個自然段,你對鄭和的形象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為什么略寫其余六次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