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一說起說明文,我們不由地會想起“枯燥”兩字。說到枯燥,其實就是學生的認知世界里對科普知識不甚了解。很多時候,課堂上常常會出現教師一人唱“獨角戲”的現象。
這幾天,我們年級組也一直在攻克這個“難題”。怎樣使說明文教學也活起來呢?通過集體的智慧,我們收獲著一個又一個的驚喜。下面是我對《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這篇課文一些膚淺思考,相與大家一起分享。
一、細讀課題,導入課文
1、教師板書:孿生兄弟。見過孿生兄弟嗎?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地球的孿生兄弟,板書:地球。在你的眼中地球是一個怎樣的星球?
3、那地球的孿生兄弟是誰呢?板書:火星。通過預習,你對火星有寫什么了解呢?(充分交流為下文的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
4、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想提些什么問題?
(火星為什么是地球的孿生兄弟?
為什么在“孿生兄弟”上加上雙引號?這個問題可以當場解決)
二、檢查預習情況
1、讀詞語
出示:孿生兄弟 火星
干涸的河床 峽谷 彗星 隕石 礦物 熔巖 蒸發 裹挾
2、你能根據上面的詞語說幾句話嗎?
三、探索文本
1、讓學生分小節讀課文,其他同學思考火星為什么是地球的孿生兄弟?(使學生養成帶著問題讀課文的習慣)
2、交流
抓住四個同樣一個甚至體會火星和地球是孿生兄弟的原因。
3、因為火星和地球有很多相似之處,所以科學家大膽推測——引讀(板書:推測)
4、那么這個推測有什么科學依據呢?(引導學生找到第二自然段)
找出句子讀一讀,從而讓學生感受到這個大膽的推測已經證實了。
板書:證實
5、學到這,你想提些什么問題呢?
學生七嘴八舌:現在火星上有水嗎?這水是從哪里來的?……
(鼓動學生自主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激發學習探索科學知識的強烈意識)
6、看來同學們的問題課可真多,我們先來研究研究火星上水的來源。板書:來源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3——5小節,畫出有關的句子。
7、學生默讀,教師相機巡視。
8、交流,板書:隕石和彗星帶來的
潛藏在一些礦物中
相機理解:家常便飯
(這一環節為下面做好水的代言人做好鋪墊)
9、作水的代言人:假如你就是火星上的一顆小水滴,你能說說你是怎么來的嗎?
10、看來曾經火星上的水有很多,從宇宙飛船拍攝的火星照片上,我們還會看到——引讀
出示:從宇宙飛船拍攝的火星照片上看……沖刷的痕跡。
抓住“數以計百”“布滿”再次體會水的多。
11、如果你看到這張照片,你透過這張照片似乎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讓學生展開無限遐想,感悟宇宙的神奇)
12、讀好這句好。
四、作業布置
以上是我對《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第一課時的設計,在課堂上學生參與課堂的主動性較強,所以拿出來秀秀,想和大家再來交流交流,碰撞出更多的智慧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