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慣于長夜過春時》
(3)師:就是這樣一位愿意用自己的鮮血喚醒全民族覺醒的魯迅于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時25分與世長辭了。四年以后,在延安窯洞里,偉大領袖毛主席在昏暗的油燈下這樣寫道:“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的身上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半封建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
同學們,課文我們讀完了,但我們對魯迅的認識并沒有結束,課后請同學們認真研讀魯迅的作品和生平事跡,走進魯迅的精神世界。
板書設計:
三味書屋
3、早 臘梅花
“早”字的來歷
教學反思:
這一教學設計突顯了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為學生營造了自主讀書、自主感悟、自主交流的情緒化的“場”。教師真正把學習的自由還給學生,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把學習的空間還給學生,把學習的歡樂還給學生,學生必能主動地、專注地讀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閱讀實踐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審美的樂趣。從而,實現了學生、文本、教師三者之間的平等對話和真誠交流,體現了《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的意旨。
雄鷹翱翔于藍天,駿馬馳騁于原野。給學生廣闊的天地,還孩子自主的空間,學生必能無拘無束地徜徉在文章的意蘊之中,盡管孩子的感悟是零散的,需要老師幫助梳理和整合,盡管孩子的體會是粗淺的,需要老師精心點撥和指導,但那是孩子們真切的體驗和實在的感受,飽含著創新的火花和智慧的靈光,言語之間寫滿了孩子的個性。順之孩子的天性,學生必然心胸坦蕩、思維開闊,創造的活力不斷迸發,進而輕松發展,在寬松、自主的環境中張揚個性、放飛潛能。我們必定會欣喜地看到學生興致勃勃地讀、熱情洋溢地說、生動活潑地交流,這不正是我們所追求的理想的教學境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