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園不值教學設計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 古詩是中國文化中的一株奇葩,有著無窮的魅力。你喜歡嗎?能背誦幾首嗎?
2.看來大家對古詩非常熱愛,古詩積累非常豐富。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南宋詩人葉紹翁的《游園不值》。板書課題,齊讀。
二、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這首古詩描寫了什么樣的情景?又有怎樣的魅力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根據要求自學課文。
屏顯自學要求:
1.朗讀這首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注意停頓,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味。
3.圈出不理解的字詞,查閱工具書、對照插圖或聯系詩句寫出它們的意思。
4.聯系詞義與前后詩句、對照插圖,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5.想一想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記錄下來。
【預設:學生按學案要求借助工具書查閱資料,以自己的方式結合老師提示的方法,自學預習古詩。教師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深入學生中間,了解自學情況,及時調控學生的自學節奏,給予適時的個別指導!
三、交流展示、深入解讀
1.小組內匯報交流
請你先在小組內交流展示預習中的收獲與產生的問題。
記。阂涯愕南敕ù舐曊f給你小組的同學聽。
注意:在交流過程中發現錯誤要及時糾正。
【預設:學生對照自學要求,同位互相檢查糾正字音、古詩的節奏和情感韻味,交流對字詞句、古詩詩意的理解和初步認識,互相幫助解決彼此的迷惑與不解,整理共同的認識,糾正錯誤,解決疑惑,這是對本詩第二次學習感悟!
2. 班級內集體匯報交流
大家在小組內已經交流過了,對這首古詩又有了新的認識,誰來向全班同學匯報你的學習成果呢?
(1)交流一:匯報古詩朗讀情況
在學生匯報讀,生生評價的同時引導學生懂得詩只讀得正確、流利是不夠的,還要讀出詩的節奏美。朗讀時,詩的節奏是通過停頓表現出來的。讀一讀,感受一下,哪些地方需要停頓?(出示古詩)
指名學生讀,教師劃出節奏線。
教師指導朗讀:朗讀時,七言絕句的第四個字的地方停頓時間要長一點,停頓時要做到停而不斷,音斷氣連。
示范朗讀。學生練讀。
小結:讀詩時注意了節奏,現在就有點吟誦的味道了。不過,要想吟誦得美,你認為還必須做到哪些呢?
【預設:在學生匯報朗讀的過程中結合師生評價,引出古詩音樂美的欣賞與朗讀方法的學習,通過節奏與停頓來把握。引導學生由讀得正確流利到讀出古詩特有的節奏,進而自然過渡到下個環節——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出詩的韻味。】
過渡:你們對古詩的感悟力真強!請你說說對這首詩的理解,你讀懂了什么?
(2)交流二:匯報對詩文的理解
① 在學生匯報交流時,相機引導正確解讀重點詞語“應、憐、屐齒、印、小扣、柴扉”等,在此過程中相機指導學生把文字還原成生動具體的畫面,邊讀邊想,讀出畫面,讀出詩人的情感,讀出詩的韻味,讀出自己的理解。
②誰能大概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③ 有感情地吟誦整首詩。
【預設:讓學生在初步理解字詞、詩文的基礎上,通過互相交流、補充及教師的點撥引導,抓住關鍵字詞揣摩,使認識進一步升華,循著字詞的腳印去探究古詩豐富的內涵,想象詩文表達的意境,把文字逐步還原成圖畫,讓學生“入境”,走進詩人內心,體悟詩人的情感變化,觸摸詩的靈魂,并通過朗讀讀出自己獨特的體驗,使學習逐步深入,逐層遞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