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之都維也納(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喜愛音樂的情趣。
3、學會8個生字,綠線內的3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搖籃”、“摻和”、“裝飾”等主要詞語。
過程與方法:
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提供學法指導使學生圍繞學習目標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音樂之都的魅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與同學合作交流的態度,并獲得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生對音樂的熱愛,陶冶美的情操。
【教學重點】
體會維也納的歷史、裝飾、人們的生活習慣與音樂的密切聯系。
【教學難點】
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喜愛音樂的情趣。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2、學生收集有關音樂家及關于維也納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多媒體播放歐洲古典音樂]
同學們,悠揚的旋律讓我們心情舒暢,激昂的旋律讓我們振奮,音樂是全世界共同的語言。有一個地方被人們稱作——音樂之都,那就是維也納[板書課題]。有人說,沒有音樂就沒有維也納,失去了音樂維也納就失去了一半的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踏上維也納音樂之旅,去感受音樂之都的魅力吧!
二、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1、出示自學目標:
⑴、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⑵、邊讀邊想,讀懂主要詞語,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
⑶、把課文讀通順,遇到長句或難讀的句子要多讀幾遍。
2、匯報自學效果:
⑴、出示生字,指名讀,注意正音。
⑵、指名學生領讀。
⑶、同桌互讀正音。
⑷、質疑,解疑。
三、自主學文,感悟理解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聽錄音朗讀第一段,想象維也納是什么樣的。[播放課文錄音]
2、學生聽后交流心目中維也納的樣子。
3、你們想欣賞維也納風光嗎?[多媒體視頻欣賞]
4、看了這么美的畫面,你們想說些什么?
5、“音樂之都”就坐落在如此優美的環境之中,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讓我們用有感情的朗讀來表現維也納的美麗。
(二)學習2-4自然段
1、自讀2-4自然段,學生分小組討論:為什么稱維也納為音樂之都。
2、各小組匯報自學成果(師相機引導學生學習課文):
理由一: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
①搖籃是什么意思?文中為什么這樣說?
②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看,為什么把維也納稱為古典音樂的搖籃。
③用“搖籃”造句。
④指導朗讀。
理由二:維也納是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
①“裝飾”一詞什么意思?
②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維也納是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
③[多媒體播放維也納錄相片段],學生感受音樂的氛圍。
④再讀課文,抓住“到處、就連……也……”等詞語讀出濃濃的音樂氛圍。
理由三:維也納幾乎一天也離不開音樂。
①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維也納幾乎一天也離不開音樂。
[學生自讀課文,媒體播放不同旋律的音樂讓學生感悟。]
②“摻和”是什么意思?樂聲摻和著花草的芳香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呢?
③從哪些詞可以體會到維也納的人們特別喜愛音樂,離不開音樂呢?[引導學生找出:漫步時,隨時可以聽到……夜晚,公園里還舉行露天音樂演奏會……許多家庭有著室內演奏的傳統……集會、慶典甚至政府會議時,也都要奏一曲,這幾乎成了習慣等地方感悟]
④[播放音樂]品讀課文,體會在維也納音樂的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