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音樂之都維也納教學設計
文本解讀:
這是一篇優美的散文,作者用優美的筆觸描寫了維也納獨特的城市風貌,講述了維也納被稱為“音樂之都”的淵源,表達了作者對音樂之都的贊美與向往。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 學習本課從幾個方面介紹一個地方或一件事情的寫作方法。
4、能憑借課文中的語言,感受“音樂之都”維也納濃厚的音樂氛圍,體會維也納人民對音樂的酷。
教學重點:
作者是從那幾方面具體敘述維也納是“音樂之都”的。
教學難點:
知識難點:維也納成為音樂之都的原因。
能力難點:用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實際操作來了解維也納的有關資料,網絡獲取知識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技術難點:發揮網絡教學的優勢提高教學效率,師生間的信息反饋體系的形成。
教學思路:
基于信息技術的探究學習,包括以下幾個環節:
(1)在課堂中的探究性學習中,學生圍繞學科性問題,提出疑問;
(2)收集、處理、整理信息;
(3)小組交流;
(4) 反思、總結、評價學習結果和過程。
學情分析:
學生在預習這篇課文時,只要一看課題,就很容易的會產生出很多問題,問很多為什么。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激發,學生上網去尋找答案去自主探索的熱情會高漲,這樣,學生一方面在搜索中可增長知識,另一方面也容易產生成就感,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會逐步得到提高。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堂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音樂之都”就座落在如此優美的環境之中,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在開始學習本文之初,我們有不少同學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把維也納叫作音樂之都?這一堂課,我們一起圍繞這個問題進行探究。
二、自學
1、 自學要求: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想,將你讀懂的內容設計成問題。
2、 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3、 請學生當老師,向大家提問題,教師板書:
媒體出示:
(1)為什么說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
(2)為什么說維也納是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
(3)為什么說維也納一天也離不開音樂?
(4)為什么把維也納歌劇院稱為“世界歌劇中心”?
三、通過網站,獨立解決問題,抓住重點體會
1、根據上面問題再讀課本,要求從書上找到答案。
2、誰提的問題誰找人回答。
3、指導體會重點,實施語文訓練:
a——①回答第一個問題,板書:古典音樂的搖籃
②同學們發現第一句話與后面幾個句子是什么關系?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放在自然段開頭,突出要寫的主要內容,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③哪幾個自然段也是這樣寫的?
④你能談談你所理解的“搖籃”嗎?再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說說為什么把維也納稱為古典音樂的搖籃?
⑤媒體出示:照樣子,寫句子: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
少年宮是的搖籃。是的搖籃。是。
⑥齊讀。
小結:這一節寫了音樂大師在維也納的創作生涯來體現了維也納的確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
b——①回答第二個問題:板書:用音樂裝飾的城市。
②網站出示:欣賞維也納風光。
③抓住“到處、就連……也”等引讀課文。
小結:通過學習,我們欣賞到了維也納這座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的獨特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