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和做(2)節約用水》網絡教學說課稿
武進區橫林實驗小學 吳蓉梅一、教材簡介。
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學和做(2)》。《學和做⑵》活動主題是節約用水。水是生命之源。以“節約用水”為話題展開學習、調查、研究,貼近學生生活,很有價值。
主題活動由五個板塊構成:
小小調查。設計提供了幾個調查項目,引導學生任選其一進行調查,并提示用文字或圖表等形式反映調查結果。
談節水,學成語。設計從節水談起,引導學生牢記節水古訓,積累關于“水”的成語。
介紹節水小竅門。設計提供了貼近學生生活的節水案例,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節水小竅門。
編寫公益廣告。設計列舉了幾則節水公益廣告范例,引導學生學著試編。
大家來搶答。設計以知識競賽形式,引導學生了解、掌握節水知識,自覺遵守節水公約,創造節水方法,培養節水好習慣。
二、教學設計。
(一)設計意圖。
《學和做(2)節約用水》它以話題形式,介紹水的相關知識,提示探究路徑,激勵學生綜合運用語文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我們的學生生活在并不缺水的地區,他們對于水的可貴缺乏深刻的認識。基于五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閱讀和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我們制作了《節約用水》的專題學習網站,引導學生在網絡環境下進行有效的自主學習,多角度地進行知識拓展,加深對“水是生命之源”這句話的理解,從而形成節約用水的意識,為他們養成良好的節水的習慣奠定基礎。
教材內容豐富,延伸至課外,我將其進行了有機的重組,將側重于做的“小小調查”、“介紹節水小竅門”、“編寫公益廣告”結合在一起。本課時教學的內容,就是這三部分內容的整合。
(二)教學理念
對網絡環境下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我堅持以下幾個原則:
1、強調自主。充分利用網絡優勢,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平臺,在聽說讀寫的語文訓練與信息技術應用的有機結合中,培養學生深入感悟文本的能力和在網絡環境下自主學習能力。
2、突出綜合。本設計溝通了聽說讀寫,溝通了課內課外、校內校外,溝通了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溝通了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它引導學生綜合運用語文知識去分析、解決“節水”問題,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3、注重體驗。設計以“調查”等活動為載體,引導學生走出封閉的課堂,主動參與學習實踐活動,注重過程體驗。
4、鼓勵創新。富有彈性的“小調查”,充滿情趣的“節水小竅門”,有利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題、探究、實踐、創造。
基于以上認識,我制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
1、嘗試在網絡環境中解讀文本,能借助網絡資源了解我國水資源的現狀,水知道的浪費和污染的危害。
2、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深刻認識節約用水的意義、方法,積極宣傳節約用水的道理,參與節約用水的社會活動。
3、學做社會調查,學寫公益廣告,提高語文素養和實踐能力。
(三)教學過程:
本課時的教學主要分為:引出話題、了解水資源的匱乏、匯報家庭用水情況、節水創造財富、創作節水廣告詞、總結提出希望、布置作業拓展延伸七個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