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啟蒙 教案
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三個用心”的學法指導,重點對“歌謠”和“童謠”進行教學,使學生領會“月光啟蒙”的深刻含義。
3、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感悟作者從母親那里受到的啟蒙教育,體會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感激與懷念之情。
4、通過文本的學習,產生情感體驗,懂得從小關愛母親。
教學重點:通過對“歌謠”和“童謠”的學習,使學生理解“啟蒙”的內涵。
教學難點:感悟作者從母親那里受到的啟蒙教育,體會作者對母親深深感激與懷念之情。
教學準備:課件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①齊讀課題(指導:月光靜靜的……
②同學們,初讀了課文《月光啟蒙》,你的腦海里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呢?[出示畫面][板書]
(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在皎潔的月光下,在籬笆小院中,摟著兒子給他唱歌謠、講故事、唱童謠、說謎語)
2、同學們,那你們有沒有想過:孫友田在月光下受到了怎樣的啟蒙教育呢?打開書,找一找。
出示句子:“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輕輕地讀,邊讀邊想,有什么疑問?)
質疑:母親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民歌、民謠怎么就能讓作者展開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呢?(這個疑問,大家是否有同感?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解決這個問題,好嗎?[板書:飛向詩歌王國?]
3、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還得走進母親唱的歌謠和童謠。
出示要求:
(1)“用心”朗讀。(將它們讀流暢)
(2)“用心”品讀。(可抓住重點詞句;可聯系上下文;可展開想象)
(3)“用心”感受。(歌謠和童謠想告訴我們什么。)
(這三個要求有點難哦,同學們怕不怕?)
(根據以上要求,自學歌謠和童謠,將你的理解和感悟寫在旁邊的空白處) [15:30—15:36]
二、學習“歌謠”。[15:37—15:52]
1、誰愿意來讀這兩首歌謠?(指名讀,簡評)
2、讀得很流利,但老師感覺好象還缺少了一點什么,這兩首歌謠究竟該怎樣讀呢?文中寫得很明白,打開課文找一找。
3、出示句子:“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學生談體會:(讀的時候要“輕輕的”、“甜甜的”“深情的”“柔柔的”……)
學生再次練讀歌謠。
4、在月光下,母親深情地吟唱著歌謠,你們想唱嗎?
(三唱:聽旋律在心里哼唱;跟旋律輕輕唱;想象自己依偎在母親懷里唱。)
5、多么甜美,多么動聽的歌謠啊!前面老師提到過三個“用心讀”,談談你對這兩首歌謠的品味和感悟好嗎?(或:你從這兩首歌謠中感受到了什么?或讀了歌謠,在你的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出示三個“用心”
[母親愛勞動;母親愛生活;母親想通過雙手勤勞致富……]
(注意:要善于捕捉學生回答問題的閃光點,實時點化:只有用心去讀書,才能悟出文字背后含著的意思,才能品出語文的味道來)
過渡:母親的歌謠中有皎潔的月光,有……同時還蘊涵了母親對勞動的愛,對生活的愛……多么富有詩情畫意呀,如月光、如春雨,滋潤著孫友田幼小的心靈![板書:詩情畫意]
三、學習“童謠”。[15:52—16:00]
在月光下,母親除了給我吟唱歌謠外,還給我唱幽默風趣的童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