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音樂家揚科》綜合資料
一、教材說明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是根據(jù)波蘭著名作家顯克微支的短篇小說《音樂迷揚科》的主要內(nèi)容改寫的,反映了波蘭19世紀的農(nóng)村生活。課文記敘了一個酷愛音樂的波蘭男孩子——揚科,為了摸摸管家的小提琴而遭受毒打含恨死去的悲慘故事,表達了作者對飽受苦難的勞動人民的同情。
全文以小揚科對音樂的“愛”和命運的“慘”為線索,先介紹了揚科和他窮苦的身世,又講揚科酷愛音樂和他具有卓越的音樂天賦,接著講小揚科對小提琴的癡迷向往,最后講他為了偷看地主仆人那把迷人的小提琴而遭受毒打喪生。
選編本文的目的是讓學生從小揚科悲慘的命運中體會作者同情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同時,能根據(jù)課文描述的語句展開想象,正確領(lǐng)悟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讀懂課文中生動形象的描述語句,體會作者為小揚科、為受苦受難的勞動人民鳴不平的思想感情。
二、學習目標
1.認識5個生字,了解新詞的意思。
2.能快速閱讀課文,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與同學交流學習體會。
三、教學建議
1.課文內(nèi)容與學生生活年代距離久遠。為了幫助學生正確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思想感情,上課伊始,老師可向?qū)W生簡單介紹本篇課文的作者及寫作背景,便于學生對波蘭19世紀的社會狀況有個大致的了解。
2.本課的教學,可以采用“自讀自悟,相互交流”的方法來進行。
首先,可以要求學生比較快地閱讀課文,了解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接著要求學生能抓住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知道作者從哪些方面來寫的,使學生能從整體上把握課文。
作者寫揚科是圍繞“酷愛音樂”和“命運悲慘”兩個方面來寫的。這個問題的答案,應(yīng)當由學生獨立思考來歸納。
第二步,可以讓學生再次讀課文,想一想:圍繞這兩方面作者選取了哪些具體的事例?這個問題可以邊讀書邊做不同的標記;也可以摘抄下來。課文在講述這兩方面內(nèi)容時,事例并不是完全集中來寫的,需要從全文中整理、提煉。感到有難度的同學,也可以由小組間合作學習來完成。
第三步,教師可將課文中描寫小揚科“酷愛音樂”和“命運悲慘”的具體事例提煉出來,用教學投影或課件等教學手段出示。這樣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鞏固學習成果;另一方面為下一步理解課文中重要的語句,邊讀邊想象作者描寫的情境做準備。
下列內(nèi)容可供參考:
(1)揚科對音樂是極為敏感的。
①他對音樂極為敏感,具有卓越的天賦才能。“無論走到哪里,他總能聽到奏樂聲”“凡
是鄉(xiāng)村里能聽得到的一切響聲,他都注意聽著,他覺得都是音樂”。田野里的小蟲,果園里的麻雀;青蛙、啄木鳥、甲蟲,甚至“風吹木杈”在他的耳中都是美妙的音樂。因此,大伙兒叫他小音樂家。
②他對音樂癡迷的追求。
“他到樹林里采野果”,為傾聽大自然之聲,常常是“一個野果也沒采到”。堆草料時,聽“風吹得他的木杈嗚嗚作響”而入神,因而被監(jiān)工狠狠地抽打。“春天來了,他常常跑到河邊去做笛子”;傍晚,又靜靜躺在河邊聽蟲鳴;“他自己做了一把小提琴”,盡管“聲音小,太小,就像蚊子哼哼似的。可是揚科還一天到晚拉著”;為了能聽到鄉(xiāng)村旅店里傳出的腳踏地板的聲音、少女歌唱的聲音、小提琴奏出的輕歡樂曲以及大提琴應(yīng)和著的“低沉的調(diào)子”,他常常悄悄地躲在墻角下靜聽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