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到》《成吉思汗和鷹》《我們的錯誤》教學案
教學目標:
1、學生課前能自學生字新詞。通過閱讀,學生能理解父親對我的嚴和疼,以及我的變化,從而體會父親對我的愛,及我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2、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比較閱讀、查閱運用有效信息等方法提高閱讀能力,發展思維。能初步領悟本文前后照應的方法,先總結后分述的方法(第二課時)。
3、通過學習,能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認識改正錯誤、從小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性。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閱讀,理解作者因為體會到了父親嚴和疼中含著的愛,改掉遲到習慣的過程。
難點:理解、感受父親這份既嚴厲又深沉的愛,及我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跟老師一起學:
1、能正確朗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提出不懂的問題。
2、注意訂正多音字的讀音。如:乘車、轉身、挨打、混合、哭號、咻咻
把字音讀正確、讀流利了。同位互相進行評價。教師可重點對易讀錯的個別字進行檢查。
字音:乘車、轉身、挨打、混合、哭號、咻咻
字形:罰站、撩起、恥笑、包袱、恐懼、狼狽、征求
3、整體感知,理清文章脈絡
誰曾經有過經常遲到的經歷?今天,我們也來讀一篇與“遲到”有關的文章。讀了課文,你讀懂了什么?
(從①內容,②所寫事情,③文中人物——“我”和“父親”,等不同方面交流自己所讀懂的內容:
課文主要是寫“我”有賴床的習慣,恰逢今天下雨,“我”干脆不起來了。父親嚴厲地懲處了“我”,“我”帶著傷痛到學校上學,但還是遲到了。上課的時候,父親給“我”送花夾襖來了,“我”感受到父親默默的愛。從此以后,“我”成了到校最早的學生。)
4、思路:
-“我”有賴床的習慣,恰逢今天下雨,“我”干脆不起來了。
-父親嚴厲地懲處了“我”,而結果是,“我”上學也遲到了。
-上課的時候,父親給我送花夾襖來了,“我”感受到父親默默的愛。
-從此以后,“我”成了到校最早的學生。
5、從課題、文章主要內容、重點段、重點句入手。預計可能提出的疑難問題:①父親為什么要打“我”?②打“我”打得狠不狠?③打了“我”為什么還要給我送東西?
6、同學們在預習時都發現了,“我”挨打了。父親打“我”打得狠嗎?速讀課文,找出相關的段落、語句,仔細的體會一下。
“爸氣極了……我挨打了”
a. 打的動作:拖起來、抄起、倒轉來拿、一掄
b. 打的聲音:咻咻
同學們,父親在盛怒之下,把“我”拖起來,抄起雞毛撣子倒過來拿,高高的一掄,就發出了這樣的“咻咻”聲音。就這樣藤鞭子一下一下抽打在“我”稚嫩的皮膚上,同學們,那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
7、是呀!多疼呀!“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車里……我是怕同學們看見了要恥笑我”
“我”哭泣著坐在車上,檢查著“我”紅腫的傷痕,一條條鞭痕像一條條丑陋的蚯蚓,盤踞在我的腿上。爸爸的鞭子何止打在了“我”的身上,也抽在了 “我”的心里。“我”是多么傷心,多么難過呀!難過之余,“我”還要把傷痕遮起來,如果同學看見了,一定知道“我”挨打了,如果他們知道這是爸爸下狠心打的“我”,一定會恥笑“我”的。“我”是多么委屈呀!
傷痕火辣辣的灼熱刺痛著“我”,當“我”再次注視著這些紅腫的傷痕,不禁想到,別人家的爸爸像寶貝一樣寵孩子,而“我”的爸爸竟然下手這么狠,我又有些怨恨父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