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兒的偵察報告》說課稿
曾經讀到這樣一首小詩:
不愿看到滿目的山野荒蕪
如果有一天沒有了綠色叢林的屏障
沙漠將變為人類最后的棲居
不愿聽到蟲鳥的痛苦悲鳴
如果有一天沒有了生命純凈的天籟
留下的只有我們孤獨的影子……
聽這首小詩,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深深感受到環境遭到破壞后人類凄慘的生存狀況。這樣的狀況,是我們所不愿面對的。由此,當今世界,保護環境保護家園的意識正在逐步深入人心。今天我要給大家講述的《鳥兒的偵察報告》,就是這樣一篇和環保有關的課文。
一、教材簡析
該課文選自義務教育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十單元“家園的呼喚”。單元編排旨在讓學生獲得關于地球資源、生態環境方面的知識,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公德意識。這是繼《只有一個地球》后安排的第二篇主題課文。文章語言樸實、淺顯,結構巧妙,以童話故事的形式,用鳥兒朋友給作者發回的四份偵察報告貫穿全文,控訴鳥類遭到人類迫害的種種情形,形象地說明了人類的一些行為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帶來了令人心痛的惡果,希望人類對自己的行為有所醒悟。
二、學情介紹
我校是一所城鎮學校,經歷了六年的課程改革,教改成果比較顯著。我班學生在學習方式、質疑能力、朗讀能力等方面都有明顯的優勢。大部分同學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有自己的見解,敢于各抒己見,表達能力較強,并有一定獨立學習語文的能力和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通過對上一篇課文《只有一個地球》的學習,學生對單元主題“家園的呼喚”已經有一定的理解和認識。
三、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對教材和學情的把握,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能從不同的內容中概括出相同的主題思想,培養學生閱讀和概括能力。
2.能通過各種方式朗讀,體會作者保護環境,愛護鳥類的情感。
3.能感悟到是人類的行為破壞了鳥兒生存的環境, 提高環保意識,養成自覺愛護環境的習慣。
重點:通過各種方式朗讀,體會作者保護環境,愛護鳥類的情感。
難點:能感悟到是人類的行為破壞了鳥兒生存的環境, 提高環保意識,養成自覺愛護環境的習慣。
四、教學法設計
教與學是老師和學生在課堂中雙向互動的過程,教學方法是否恰當是一堂課成功與否的關鍵,教有千法,貴在得法。為了達成上述目標,根據大綱要求,結合課文特點,我設定了以下教學法:
1、情境創設法:通過創設情境,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釋放自己的情感。
2、對話教學法:做到師生對話,生生對話,與文本進行對話,喚起學生與課文內容產生共鳴。
3、朗讀感悟法:貫穿“以讀為本”的主線,以讀促思,讀中感悟。在朗讀中教給學生方法,進行適時評價,激發學生向更高的朗讀目標努力。
4、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懸念激趣
特級教師于漪說:“在課堂教學中培養、激發學生的興趣,首先應抓住導入新課的環節,一開始就把學生牢牢吸引住。”
新課伊始,我用多媒體向學生呈現鳥兒在藍天碧海自由飛翔,在叢林山間快樂歌舞的畫面,配上動聽的音樂和老師的解說,讓學生感受鳥兒生活的快樂。(播放課件)接著,話鋒一轉:可是,現在鳥兒們生存的環境卻非常惡劣,讓人無比擔憂。通過設置反差,扣動學生的心弦,激發他們探究的欲望。接著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郭以實的文章《鳥兒的偵察報告》。板書課題:鳥兒的偵察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