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葉如丹》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掌握生字,理解重點詞語并能實際運用.
2.正確,流利,有感情熟讀課文,了解作者拍照經過,及作者由此帶來的感悟,體會天地與人世相通之處.
3.培養學生積累佳句,片段,體會語言的韻味.鼓勵背誦優美段落.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已經讀過了《楓葉如丹》這篇課文,它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 (生:美)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繼續隨袁鷹先生一起去品味《楓葉如丹》,與作者來一次心靈上的溝通.(板書:楓葉如丹)寫到這我突然覺得這個丹字我應該用紅色的粉筆書寫, 你覺得呢 (解題,丹是紅色的意思)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一把有疑問的地方劃下來.
(二) 學生讀課文后交流:
1.有疑問嗎,說說看 (預設出現的問題:為什么照片起名"秋之生命",作者恍然明白了什么,什么是蟬鳴蛙噪,為什么自然和人世處處相通……)
(老師相機板書,并調查同一問題還有哪些同學不明白)
(三)小結:有這么多疑問啊,老師發現,同學們大多不了解作者恍然明白了什么,這也是我們課后的思考題,我們就先從這個問題開始怎么樣 (課件出示13自然段,生齊讀)
對啊,作者寫的是楓葉,為什么和生命有密切聯系呢 這生命,又是怎樣的呢 那就讓我們再一次進入文中尋找答案.請默讀課文,在關鍵的地方做批注.
三,細讀解疑,理解品悟
1.楓葉與生命有怎樣的聯系 如丹的楓葉也有自己的生命,它的生命過程是怎樣的
(生:撒種,發芽,吐葉,開花,結實……)
2.你真會讀書,找到了概括楓葉生命的一句話,到了秋季,楓葉呈現了紅紅的顏色,一片丹的天地,多美啊!大自然要迎來丹的天地,必然要經過綠的世界,對嗎 (板書綠,點擊第一句)讀第一句,喜歡嗎 誰能結合課文,聯系實際生活詳細說說
(引導學生讀讀——盡情談自己的理解——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蟬鳴蛙噪","至理名言","郁悶","暴風驟雨","孕育","挫折".——理解之后再讀)(教師相機鼓勵:說的真好,理解得深刻,老師也有同感……)
3.(點總起句——第一句)
想不想走入綠的世界,丹的天地中看看 (點擊課件,老師配樂范讀)
4.同學們都忍不住和老師一起來讀了,誰來讀 讓我們感受這震撼人心的生命力 (指名)
5.你想用什么詞語夸夸楓葉的生命力 我們的大自然的生命力呢 (隨學生發言板書:頑強,長久……)
6.大自然的生命力是如此頑強和長久,我們人類呢 (相通的)
哪里看出自然與人生處處相通 誰來談談你的體會
小結:你們體會得很好,作者體會得更深刻,天地萬物……,讓我們把這至理名言永遠留在記憶中吧(齊讀)
7.是一件什么事情讓作者對自然和人世有如此深刻的感悟
(引導學生概括段意:在澳大利亞作者拍了一張照片——秋之生命)相機板書
8.就是這張照片,(出示照片)照片中的小女孩給你什么樣的感覺 (活潑,可愛)
9.為什么 她是怎樣進入鏡頭中的呢 ("跳進來的"指名讀文)
10.在寫小莉貝卡時作者用了一連串的動詞,還有哪些(引導學生抓住動詞:蹦,跑到,撿起,跳躍,哼著)誰來試試,注意要讀出小莉貝卡的活潑與可愛.
評價:畫面立刻活起來了,真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小女孩,多可愛啊,誰再來讀讀
11. 就在這一剎那間,作者按動了快門,拍下了照片."一剎那",你體會到什么 (時間短,作者毫不猶豫的拍照)我在開始拍照時,是猶豫的,從哪里看出我猶豫著 (我把鏡頭試了又試,總覺得缺少些什么.)猶豫什么 最初他看到這株楓樹的時候,不是覺得它"紅艷艷的掛滿一樹撲滿一地"漂亮極了嗎 這株楓樹之所以會如此紅艷艷的,不是已經經歷了重重考驗了嗎 這會兒怎么又仿佛"一位凄苦的老人垂頭無語"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