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教案
教材分析《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是第三單元中的第一課。這篇課文是一首敘事性詩歌,以深圳特區這樣一個“小村莊”作為中國大社會的縮影,用“我”的口吻,通過一座村莊(深圳特區)昨天與今天的對比,謳歌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城市建設、人民生活發生的天翻地覆的變化,抒發了詩人對家鄉變化的驚喜,對中國改革開放以后變化的贊嘆之情。
全文一共有8個小節,它借詩歌的形式,用優美生動的語言寫了三方面的內容。第1、2小節由概括到具體敘述了“昨天”一座小村莊貧窮與落后的狀況以及帶給人們的困擾。第3~7小節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改革開放以來這座村莊的可喜變化,抒發了詩人驚喜、贊嘆的情感。第8小節總結全詩,謳歌黨的改革開放、富民政策給村莊帶來了巨大的變化,而人民的生活將來會更加美好。
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良好的教學條件,先進的教學設施給教育、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學生大多家庭條件比較優越。由于年齡小,對改革開放以來家庭的變化以及社會的發展感受不深,缺乏生活、情感的體驗,所以對這首詩歌內容的整體把握及情感的體悟會相對困難些。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自己喜歡的小節。
2.反復誦讀詩歌,了解詩中描繪的一座村莊、人民生活及其變化,體會作者對這一變化的驚喜、贊嘆的情感,進而理解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可喜變化的重大意義。
3.學習 “灶、龐、煥”等生字,理解并積累“渺茫”、“晨曦”、“煥然一新”等詞語。
4.引導學生找一找詩歌中對比的句子,體會這樣寫的好處,為后面的習作做準備。
5.找出文中運用的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方法,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及具體情境,在朗讀中加深理解,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教學重難點
1.反復誦讀詩歌,了解詩中描繪的一座村莊、人民生活及其變化,體會作者對這一變化的驚喜、贊嘆的情感,進而理解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可喜變化的重大意義。
2.引導學生找一找詩歌中對比的句子,體會這樣寫的好處,為后面的習作做準備。
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來欣賞一首歌。課件出示深圳城市建設圖片,背景音樂為《春天的故事》)
深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指名說) 現在的深圳是一個繁華的都市,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也是著名的經濟特區。可是以前的深圳是什么樣子你知道嗎?
2.是啊,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生字、詞語的掌握情況。
(1)課件出示詞語,學生認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