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葉如丹教學設計
課前談話(略)老師出示楓葉圖片。怎樣的楓葉?楓葉怎樣?……(語言拓展訓練)。紅色這個詞也可以用一個字來表示,那就是——丹。這片楓葉的顏色就像丹一樣,所以說是“楓葉如丹”。板書課題。齊讀課題。問學生:你現在知道楓葉如丹的意思嗎?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大作家袁鷹寫的《楓葉如丹》。打開課文,同學們自由地、輕聲地讀課文。(生讀課文)
學生讀后,師:課文分為幾個部分?
師:同學們想欣賞袁鷹筆下的楓葉美景嗎?那就隨老師去吧。(課件演示楓葉圖片)
(音樂起,圖片播放,師配音:今年五月,曾訪問澳大利亞。五月在南半球,正是深秋。草木,是金黃色的;樹林,是金黃色的。在一片金黃色中怎么也掩不住那株楓樹,紅艷艷的楓葉,掛滿一樹,鋪滿一地。)
配音停止,問學生:這澳大利亞秋天的景色美嗎?還想看嗎?那就讀課文吧!我想找個司機開車帶我們大家去看那美景,叫一生起來。該從哪里出發啊?(今年五月——)生讀。
讀完第8自然段,師:司機,停!讓我們下來照相。此時,進入你鏡頭的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啊?(草木,是金黃色的;樹林,是金黃色的。還有……)
師:這是“金黃色的”畫面!(這是第一個畫面)
師:接下去司機繼續開車,我們繼續照相,如果有想拍的畫面,你們就可以叫停。但別亂喊停哦,否則會有危險的。
生繼續讀。依次出現畫面:a、“次日清晨起床……鋪滿一地”;b、“再望望那株楓樹……垂頭無語”;c、“這時,木屋門開了……自己懂的曲調”;d、“最初的一縷朝陽……頭發上”。
師相機引導學生將a、b組合成一個畫面(這是第二個畫面)。這怎樣的畫面呢?讓學生說:靜憩的畫面、紅艷艷的畫面、凄苦的畫面、垂頭無語的畫面、絢爛的畫面。
c、d組合成一個畫面(這是第三個畫面),歡樂的、跳躍的畫面或秋之生命的畫面。
下面,同學們自由讀第8—12自然段,選擇你喜歡的畫面用“——”劃下來,好好地讀一讀,并簡單地寫下自己的感受。
畫面一:品讀“金黃色”——深秋
畫面二:品讀“靜憩、紅艷艷、凄苦、垂頭無語”——沒有生機的秋
畫面三:品讀“蹦、跑、撿、跳躍、哼”等詞——秋之生命。
師:作者訪問澳大利亞肯定照了很多相片,令他最滿意的是這張 ——秋之生命。板書:秋之生命。學生讀,生命是中心詞,重點讀。
看著這張的照片的題目,你有什么疑問嗎?讀悟:照片為什么取題目為“秋之生命”?這是怎樣的生命?品讀第13自然段:這秋之生命,是有跳躍的、歡樂的生命,是有豐富內涵的生命。板書:有跳躍的、歡樂的生命,有豐富內涵的生命
你從課文哪里讀出了有跳躍的、歡樂的生命?再品讀第11、12自然段。除了第11、12自然段寫了跳躍的、歡樂的生命之外,還有其他地方也寫了嗎?(第13自然段后半部分)朗讀指導,提升學生的朗讀層次。
師:這楓葉如丹,這秋之生命,是有跳躍的、歡樂的生命,使我們感到真、善、美。
現在你明白作者拿著相機,試了又試,總覺得缺少些什么了嗎? “秋之生命”這畫面有的(指跳躍的、歡樂的生命體現),恰恰是第二幅畫面缺少的。
對比讀這兩個畫面的內容。男生讀第二個畫面的內容(樹下無人,光線暗淡,周圍寂靜、楓樹垂頭無語),女生讀第三個畫面的內容(歡樂的、跳躍的)。朗讀色彩要有變化。配樂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