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教學反思
《我喜歡》教學反思
《我喜歡》是一篇優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獨特的視角,詩一般清新的語言,向我們敞開心扉,描述了自己喜歡的景物與事物,并說明喜歡的理由。表達了熱愛大自然、熱愛美好生活的豁達、獨特、樂觀的人生態度。
散文句式工整、語言精美,情感貫通全文,給人以結構美;散文語言優美動聽,讀起來像詩歌一樣朗朗上口,抑揚頓挫,給人音樂的美感。散文的內容由廣袤的自然界寫到繁雜的社會生活。行文所到之處,仿佛是在用一支支彩色的畫筆,為我們描繪一幅幅畫面。而這些畫面組合在一起,又在我們面前展開了一卷色前絢麗、生動形象的人生畫卷,構成了畫面美。因此閱讀時,要引導學生深刻體會。
本文篇幅不長、語句優美,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讀書。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可以指導學生用多種方法來讀書。比如:品讀—— 一邊讀,一邊將文中的好詞佳句畫下來,仔細品味,小組交流;評讀——邊讀邊評議重點詞句,或者段落的意思,從中體會;選讀——-將自己喜歡的內容找出來,通過朗讀,體會其含義;背讀——將需要積累的內容背下來.除此之外,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質疑問難等方法學習課文。
《我喜歡》教學反思
我一直很喜歡張曉風的散文。《我喜歡》是一篇優美的抒情散文。本篇文章的作者以獨特的視角,詩一般清新的語言,向我們敞開心扉,描述了自己喜歡的景物與事物,并說明喜歡的理由,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美好生活的豁達、獨特、樂觀的人生態度。文章在語言結構上兩個特點:一、音樂美。文章語句優美動聽,讀起來瑯瑯上口,抑揚頓挫,使人很容易進入語境中感受作者所要表達的內心情感。二、結構美。文章結構整齊每一段開頭都用“我喜歡”三個字領起下文,使12個自然段形成了排比段,句式工整、語言精美,情感貫通全文。
以前在教學《我喜歡》時總是痛苦地與學生一同糾結在文字的韻味上。豈知真正的韻味哪里是可以言傳的呢?所以我在這次教學中針對本文這兩個特點,我教學中也從兩方面入手。
一、“以讀代講”在讀中學,學中悟,悟中思。以“讀”這個主線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引導學生在讀中學,學中悟,悟中思,讀出文章包含的韻味,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美好生活的獨特感受,品味文章語言的優美,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深厚功底,領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象、生活的多姿多彩。體現新課標精神“讓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理念”。通過讀讓學生去去 “以讀代講”打破了以往“教師問、學生答”的陳舊教學模式,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通過多種讀,讓學生領略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極大地激起了學生學習的熱情,達到生與文本的共鳴,生與師的共鳴,生與生與的共鳴。
二、仿寫延伸,激發習作興趣。學生讀中悟情,充分對文字進行個性的批注、交流。入情后,此時學生已“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情溢于海”,心中一定也會有不吐不快之欲望,于是我進一步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獨特的想象,仿寫課文,用語言文字來抒發自己對大自然和生活的熱愛,說一說自己喜歡什么,學習課文的表達方式,以“我喜歡”開頭來抒發自己的獨特的體驗。從而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學生想象力和創造潛能。激發學生靈感,放飛學生想象,發散學生思維,進一步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學生習作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