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豹治鄴》教學反思
通過想象,使學生明白了:百姓終于明白了真相。巫婆和官紳都是騙錢害人的。西門豹用事實來懲治首惡,教育百姓,破除了迷信。他的做法妙在將計就計,一舉兩得,以其人之道還治了其人之身。
在課堂教學的最后,設計了一個給西門豹送匾額的環節,讓學生思考一下匾額上會寫些什么,然后動筆寫下來。旨在讓學生動筆的同時揭示文章的主旨,豐滿人物的形象。
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此節課的教學中也留有遺憾,對文章的結尾處理較匆忙,時間安排上還應進行精心的安排。
《西門豹治鄴》教學反思
《西門豹治鄴》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九單元“破除迷信”中的一篇主體課文,課文講述的是戰國時期,魏王派西門豹管理鄴這個地方,西門豹發現這里天地荒蕪、人煙稀少,便調查其中的原因,弄清事實的真相之后,運用極其巧妙的方法,懲治了巫婆和官紳頭子,教育了官紳和百姓,破除了迷信。最后,率領百姓開鑿渠道,澆灌莊稼,從此每年的收成都很好的故事。
在這篇課文中作者用了大量筆墨寫西門豹來到鄴地調查原因和懲治巫婆官紳頭子,而開鑿修渠只用了一個自然段簡單的敘述了。這就是本文寫作上最大的特點——主次分明、詳略得當。不僅這樣,本文的故事情節生動,人物形象鮮明。當時我講得是這一課的第二課時,我設計的重點是讓學生了解西門豹是如何為民除害、破除迷信的,難點是讓學生明白西門豹破除迷信的巧妙之處。在本學期的課堂教學中為了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體性,我一直都在努力地把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引導學生“愛學”、“會學”“學會”的基礎上。所謂的“愛學”就是努力的在課堂中用語言感染學生、激勵學生,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具有親和力;所謂“會學”就是一定要教給學生學習新知的方法,即——設計一個簡潔精煉,能突出重難點的預習作業。這種方法可以是(提綱式、表格式、填空式等等),引導學生讓他們有目標的學習;其實不僅我這樣做著,現在學校上上下下所有的老師都在努力的這樣做著。
我記得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這樣的一句話:“知識是不應灌輸給學生的,而應引導學生去發現它們,獨立地掌握它們。”所以在這節課的預習中我就布置給學生這樣三道題:①讀課文10~12自然段,概括第二部分的主要內容。
②找出能體現西門豹巧妙地為民除害言行的語句,品讀體會巧妙之處;(提示:“這句話是_______意思,我認為巧妙在___________。”或“這句話表面上是______________,實際上是_______________。”)③從而感悟到西門豹_______。就這兩個問題布置給學生,目的上照顧那些“弱勢群體”,讓他們提前有所準備,照顧那些想在課堂表現又怕回答錯誤的學生,讓他有自信的充分展自自己,也是讓每個孩子都做學習的主人,自己先學會思考,然后課堂上就是讓學思維碰撞,展開交流,把自己的想法說給大家聽得同時,還要學會傾聽、記錄自己所沒有想到地方。讓學生在這樣的交流中發現自己也是最棒的。在學生對西門豹言行的交流體會中教師的稍加點撥,隨機板書,從而感悟出他的聰明才智和非凡的治理才能,體會出它的巧妙之處。通過開學初到現在一直采用的“預習先導”這種學習方式,我發現,學生們學生課堂的口語表達能力提高了,膽子也大了,發言也積極了,這都是“預習先導”的好處,讓孩子先學,事先有了準備,所以他們發言積極,膽子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