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二首》教學反思
《古詩二首》教學反思
這次的古詩教學算是一種教學設計的新嘗試。本節課在教學過程中我將《題西林壁》比和《登飛來峰》兩首古詩在一節課中整合完成。設計的基本環節是一、通讀古詩,整體感知,二、分步解讀,感悟哲理。三、對比閱讀,深入體會。四、拓展閱讀,學以致用。一節課下來,學生在投入的學習感悟中,也讓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一、打破常規,改革古詩教學的課堂結構。
這節課,較大的突破就是改變了古詩教學有老師牽引著學生,逐字逐詞串講詩意的傳統做法。課前我讓學生們充分的預習。課堂上,從談論登山的感受開場,引出今天要學的兩首古詩。而后,讓學生匯報他們的相同點,不同點。教師通過安排交流學習方法,匯報學習收獲、指導朗讀,在朗讀中體會、活學活用等環節,這種設計體現出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使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老師只是一個參與者,合作者。為了改變串講的教學結構,我抓住重點進行教學,兩首古詩沒有平均的使用力氣,《題西林壁》比《登飛來峰》好懂,于是我把第一首詩作為學習詩意及交流學習古詩方法的重點。
二、主導作用發揮得當
在學生學習遇到困難時,老師能順勢引導,隨機應變,表現的、出對古詩的準確把握和深刻理解。如當學生讀橫看陳嶺側成峰時,沒讀出嶺的感覺來,老師問:“嶺是什么意思?”讓學生理解嶺是連綿起伏的以后,再帶上手勢指導學生讀,學生很準確的理解并讀出了這種意思。
加強了課內外的聯系。學習完《登飛來峰》后,補充出示的另兩句詩,不但增長了學生的視野,更重要的培養了他們這種學習的能力。還有本堂課的最后一環節,讓學生將學過的詩句運用到短文中去,這正是素質教育的需要。
三、存在問題:
在教學后,反思一節課的教學過程還有很多思考不成熟的環節:比如對比閱讀環節幫助學生理解《題西林壁》深刻哲理的材料不夠充實,課堂上教師有時的評價語不夠豐富。
總而言之,學生的精彩讓我興奮,領導的評點讓我激動,伙伴的協助讓我感懷,課堂的思考讓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