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和鵝》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習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抓住有關語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動。
2、體會作者從各個角度刻畫人物形象,從而在寫作上受到啟發。
3、反復朗讀課文,通過感悟課文內容,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得到的結果也不同。
教學重難點: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處理問題。
教學準備:學生充分預習課文,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引發思考。
師:(課件出示牛的圖片)同學們對牛有什么印象?板書:牛(生自由說)
(魯迅先生曾說: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他把自己比作牛。他還稱贊: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牛給人們的印象總是吃苦耐勞,卻又默默奉獻。)
(出示鵝的圖片)你對鵝又有什么看法呢?為什么你會有這樣的看法?(生自由答)板書:鵝(牛字稍小,鵝字稍大)
師:我們今天要學的就是一篇關于牛和鵝的課文。(補充板書:和) 齊讀課題
師:看了這個題目,你有什么疑問?(生自由質疑,師提煉問題: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什么內容?為什么牛字小,鵝字大?)板書:1、主要內容 2、牛小 鵝大
師:答案都在課文里,我們一起帶著問題默讀課文吧。
二、初讀感知,理清思路。
指名匯報,你現在已經解決了什么問題?(指名說)
(1)本文的主要講了什么內容?(指名說)
(我原本十分怕鵝,看見鵝就躲得遠遠的,后來有一次在金奎叔的幫助下,我再也不怕鵝了。)
師評:概括文章主要內容要注意全面和簡潔,這兩點你都做得很好!
(2)為什么把牛字寫得小,把鵝字寫得大?(生自由說)
師:牛小,鵝大,從字體上它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課文中,我們對它的態度也有多處對比,你能找出來嗎?
1)生:文中第3、4自然段。
(課件出示第3、4自然段)讓學生體會“我”害怕鵝而不怕牛。板書:不怕 害怕
2)生:課文開頭寫作者害怕鵝和欺負牛,而結尾寫作者再也不怕鵝,也不欺負牛了,它們形成了對比。
師:是啊,那么究竟發生了什么事,使作者對待牛和鵝的態度發生了這樣大的轉變?課文的哪部分描寫了這件事?(指名匯報:課文的第5-11自然段)
三、細讀探究,理解感悟。
1、快速瀏覽5-11自然段,你看到了幾幅畫面?
(被鵝追趕、金奎叔趕鵝、與金奎叔的談話)
2、請同學們讀讀你喜歡的畫面,想象一下當時的場景,然后把描寫鵝、“我”和金奎叔的語句劃出來,把自己的感受寫在旁邊,你還可以和伙伴們交流交流。
3、交流匯報,教師相機指導
(1)描寫鵝的語句(請一生讀一讀)
這只鵝真是太——(神氣了),你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他它很神氣?(指名說)這時候鵝心里會怎么想呢?(指名說)
真是一只鵝老爺呀!誰愿意來展示這位鵝老爺的威風?(指名讀——評價——齊讀)
(2)繼續看看我的表現吧!(請學生讀出描寫“我”的語句)
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刻畫“我”的形象的?(指名說:動作、神態、語言)以后我們在作文中也可以用這些方法,讓我們的文章更生動。
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來體會“我“對鵝的害怕,一點兒也不敢反抗。指名讀,齊讀。讀出我的狼狽不堪,害怕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