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獻璧》說課稿
一.說教材:
《和氏獻璧》是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奇妙的石頭”。課文是韓非子寫的一篇寓言。敘述卞和三次獻璧,結果被楚厲王、楚武王視為故意欺騙,先后砍去左腳和右腳。最后卞和痛哭了三天三夜,文王派人仔細研究,確認是塊美玉,命名為“和氏璧”。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認字10個,寫字8個,隨文理解詞語“鑒別、急切、無價之寶、堅貞、價值連城”等詞語在文中的意思。理解卞和悲痛欲絕的原因。
過程與方法: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夠復述“和氏獻璧”的故事。抓住卞和的語言、動作、表情來揣摩卞和的內心世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夠懂得忠誠堅貞是做人最寶貴的品質。
三.說教學重點:
卞和為什么哭得那么悲傷?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四、說教學難點:
卞和為獻璧吃盡了苦頭,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獻璧?理解句子“寶玉,卻被說成是普通的石頭;堅貞之士卻被說成是騙子,這才是我悲痛的原因啊!”
五、說教法:朗讀的指導,隨文識字解詞,創設情境,多媒體演示。
說學法:朗讀,默讀,聽讀,看課件,圈點批注,與角色對話。
六、說學生:
故事曲折,容易吸引學生,但學生可能不認可卞和的做法,對他的忠誠堅貞之心不能理解。老師就要引導學生,既要向君王表明自己的忠心,又要學會保護自己,你能幫助卞和想想辦法嗎?
七、教學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內容:預習課文,能夠認讀生字,勾畫生詞,讀通課文,熟悉內容,復述故事。,
第二課時內容:揣摩失去雙腳后卞和的心理活動,重點學習第三次獻璧,結合卞和獻璧的語言、動作、心理描寫,體會卞和的忠誠。對卞和、文王、厲王、武王、能做出自己的評價。
下面我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
我準備按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第一環節:激趣引入。
同學們,老師要送給你們一份特別的禮物。看屏幕,這是一本書,名字叫《韓非子》。韓非子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讀一讀故事的名字叫——《和氏獻璧》。
第二環節:整體感知,梳理結構。
打開書,聽老師讀課文。用填空的形式幫助學生梳理課文主要內容。(課件)
第三環節:研讀賞析,走進卞和。
走進卞和,揣摩他的心里,感悟卞和的堅貞。
1、失去雙腳的卞和會想些什么呢?用直線勾畫出來。抽生有感情的讀讀這一段。(幻燈:第四段)你從哪些詞體會到卞和痛苦的內心,圈出這段描寫卞和動作、表情的詞語。感悟卞和的痛苦。引導學生聯想卞和第一次獻璧的經過。卞和的耳畔仿佛又想起玉匠說的話。齊讀玉匠的話。卞和一想起玉匠就火冒三丈,了解玉匠“鑒別”玉石的方法是“端詳”。玉匠這種不負責任的做法使卞和急于爭辯,忘了禮節,引導學生讀卞和的解釋。男女生對比讀。理解卞和的個性:尊重事實,堅持真理,對君忠心。但卻被厲王砍去左腳。后來武王即位,卞和第二次獻璧,結果武王也認為卞和犯了欺君之罪,下令砍去了他的右腳。就這樣,卞和失去了雙腳。再齊讀第四段,你猜猜卞和這時心里會想些什么?他還會不會獻璧?
2、武王死后,文王登位。歷經三代君王,卞和忠誠堅貞的品質變沒變?默讀5—7段,找出最讓你感動的句子,把你的體會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