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歌》教學設計
教材簡介:
《囚歌》是義務教育課程北師大版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八主題單元“尊嚴”中的一課。這首詩歌寫了葉挺將軍在國民黨反動派的囚禁中,面對國民黨的威逼利誘,但是他始終堅貞不屈,表現了革命者視死如歸的凜然正氣。
學情分析:
本班共86名學生。為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習慣和合作的技能,本著異質分組、積極互賴要求,讓他們主動參與、全員參與,于是將學生分成14個學習小組,每組6至7人。每組為自己取了組名。組員分別承擔著主持人(負責掌握小組討論的全局,發配發言機會,協調小組學習進程)、記錄員(負責記錄學習過程)、報告員(負責匯報學習結果)、檢查員(負責檢查小組成員學習情況,確認每位成員完成學習任務)、觀察員(負責觀察小組成員的合作技術)、教練員(負責教給每位同學)的角色,讓他們明確個人職責。其中“水晶玫瑰”、“神采飛揚”、“晨光絢麗”等小組合作學習效果極佳。另外,本班學生經過長期訓練已能在課前預習做到三點:一是自主學會生字(利用一、二年級已掌握的識字方法學習),二是收集和課文相關資料與圖片,能挑重點摘錄并背誦,三是將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
大部分學生能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朗讀感悟。概括和表述能力較好。但還有少數學生稍差。
設計理念:
1、以教材文本為依托,積極開發和利用有效的教學資源,豐富學生的語文學習材料,使師生共同成為課程資源的開發者。2、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3、使朗讀成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和諧、民主又充滿激情的氛圍中自主的讀、說,在自讀自悟中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并背誦課文。
教學目標:
1、學習葉挺將軍對國民黨反動派黑暗統治的憤慨,堅革命必勝的信念和為共產主義事業而獻身的壯志豪情。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讀歌內容,學習葉挺將軍對國民黨反動派黑暗統治的憤慨,對革命必勝的信念,和為共產主義事業而獻身的壯志豪情。
難點:體會詩歌中兩個“自由”的含義。
課前準備:電影剪輯、課件、收集有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介紹背景
1、播放電影《烈火中永生》剪輯,讓學生觀看。師:同學們,從你們緊握的雙拳,憤怒的眼神里,老師看出來了,你們有話要說,說出來吧,把你們心里想的盡情地說出來。
2、讓學生結合所看電影剪輯充分說出自己此刻的感受。
[播放電影剪輯,旨在交代作者寫作背景,縮短學生和教材的距離,激起學生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憤恨,對共產黨的熱愛和崇敬,為學課文做鋪墊。]
二、揭示課題
1、師:讓我們一起懷著崇敬的心情來學習這首詩歌,板書課題——《囚歌》記學生對課題充分質疑,師生共同解答疑問。
2、學生通過預習,搜集資料,充分匯報資料。
[通過搜集、交流資料,學生初步了解了作者及詩歌的時代背景,給學生提供了一個交流展示信息的平臺,在擴大閱讀量,信息量的同時,對課程資料進行了開發與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