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古城》教學反思
《拉薩古城》教學反思
《拉薩古城》一文教學結束之后,我想了很多很多。我們常說: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可常常是教師串講串問,有時學生脫離軌道馬上拉回來,生怕浪費一點教學時間,完成不了教學任務。可今天這堂課使我感到了教學的輕松,學生創造的火花也在不斷閃爍。我深深地領悟到,只有那種能給學生足夠自主空間的教學,只有那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學習方式的教學,才能更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但也有不足之處,由于這是一篇選讀課文,備課時我想五年級學生應積累了不少學習方法,教學時放手讓學生自學,忽略了部分學生的不夠扎實的基礎,未對關鍵字詞予以指導,導致學生未能真切地體會到拉薩古城獨特風情。
《拉薩古城》教學反思
《拉薩古城》是人教版第十二冊的一篇課外獨立閱讀文章。藏族作家次多以細膩的描述 為我們介紹了拉薩古城的建筑風貌和風土人情,表現了作者對家鄉的熱愛之情。課文著重寫了拉薩古城的民居、大昭寺和八廓街。寫民居,著重描述了“一座挨著一座”的“平頂的白色樓房”,以及家家樓頂上飄飛的五彩經幡,并借爸爸的話說明了經幡的象征意義。寫大昭寺,著重描述了這座典型的寺廟建筑的宏偉、典雅和壯觀。寫八廓街,著重寫這里商店、攤點之多和氣氛之熱鬧,同時,反映了西藏傳統文明與現代文明的碰撞與交融。結合新課標中關于閱讀教學的有關論述,我決定設計以“學生搜集相關知識為起點,以朗讀體悟為重點,讓學生走近拉薩,產生對拉薩的向往之情為根本目標”的教學思路。可能這是一堂公開課,學生的情緒異常亢奮,要比平時在班上的上課氣氛活躍的多,回答的語言也是在我預料之外的。我預設時太低估孩子的能力了,課堂上的評價語言也略顯單調。但在課堂上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暢談自己的學習感受,尊重了學生的個體意識。
《拉薩古城》教學反思
《拉薩古城》一文教學結束之后,我想了很多很多。我們常說: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可常常是教師串講串問,有時學生脫離軌道馬上拉回來,生怕浪費一點教學時間,完成不了教學任務。可今天這堂課使我感到了教學的輕松,學生創造的火花也在不斷閃爍。以下是我在教學《拉薩古城》一文后的幾點體會:
一、創設輕松活潑的學習氛圍。
教學活動實際上就是師生交往過程中相互影響,相互交流,從而增強師生情感交融,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高的過程。所以,創設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可以讓學生有效地進行學習。教學伊始,我讓學生猜關于城市的謎語,這是學生們在平時十分喜愛的游戲。如,法官進羊圈(沈陽),螢火蟲(昆明)等。學生們積極思考,大膽發言,充分享受到參與的樂趣,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為下面的學習打下了好的基礎。
二、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由于拉薩這座神圣而又神秘的城市離我們很遠,那兒的風土人情學生很難體會。我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發現,大多數學生是“疑而不問”,以至于課上完了很有不懂的地方,久而久之,不懂的問題堆成了山,學生學習更無從下手了。質疑就是刺激學生積極思維的誘因,也是促其發奮學習的動力。有了質疑,學生就會產生求知欲,變被動接受為主動追求。在教學中,我給出了自學要求,其中就包括“提出不理解的詞句,先在小組討論解決,若仍不理解,匯報時提出來。”當學生在小組內充分地交流后,匯報時不少學生提出疑問,如“經幡是什么?”、“既然大昭寺是個莊嚴圣潔的地方,為什么還要用‘齜牙咧嘴的鱷魚頭’做裝飾呢?”有的學生根據課前收集到的資料解決問題,有的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而有的發揮了豐富的想象力。當問題解決了的時候,學生們的臉上都洋溢著自豪的笑容。“疑而能問,已得知識之半”。學生由疑而問,也是一個主動學習、積極思維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