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智退司馬懿教案
教學理念:讀出故事背后的人心。
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積累古代白話文誦讀的經驗,讀出其古代白話文的韻味;引起學生讀白話文的興趣。
2、從場面描寫中感知小說人物的個性特點;
3、讓學生感受到做任何事都要親自去實踐。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1、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個禮物。播放音樂。
這是哪部電視劇的主題曲?(三國演義)
2《三國演義》中你最喜歡誰?能說說理由嗎?
一、簡介人物,激趣導入
1、教師簡介司馬懿。
師:司馬懿也是其中一個人物。司馬懿(板書:司馬懿)“懿”是書面用語,現在很少用到,只是在名字當中出現。司馬懿,字仲達,足智多謀。三國時期魏國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多次率軍對抗諸葛亮。
孔明曾評價司馬懿(板書:孔明):為“世之英雄”
司馬懿評價孔明真乃神人也!”
2、揭示課題
他們曾多次交戰。今天我們學的《孔明智退司馬懿》就是其中一戰。(板書課題)這一戰是如何交鋒的呢?我們學了課文就知道了,F在請同學們翻開書,自己去讀一讀課文,難讀的地方要多讀幾次。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這篇課文是古白話文,讀起來比較拗口。這幾個句子比較難讀誰來試試?
出示難讀的句子
孔明傳令,教“將旌旗盡皆隱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語者斬之。大開四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
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于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
果見孔明坐于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麈尾。城門內外,有二十余百姓,低頭灑掃,旁若無人。
(1) 自由讀
(2) 指名讀(學生讀得不好,再出示斷句)
(3) 齊讀。
過渡:“孔明智退司馬懿”這個戰役在歷史上稱為空城計?酌魇侨绾伟才诺哪?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找出孔明安排空城計的句子,劃出來,認真地讀一讀。
課件出示:
孔明傳令,教“將旌旗盡皆隱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語者,斬之!大開四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于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
1、孔明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做這樣的安排呢?
(1)司馬懿引大軍十五萬,望西城蜂擁而來!——時間緊迫、氣勢洶洶
敵軍十五萬、我軍只剩二千五百軍士、別無大將——兩者相差懸殊
十五萬對二千五,什么概念,相當于六十個人來打一個人!
(2)十五萬敵軍氣勢洶洶地殺來,如果你是二千五百個士兵的其中一個,你會想——
如果你是城中的平民百姓,你會想——
(3)全城百姓命懸一線,如果敵人沖進城來,后果不甚設想。所以孔明做了如此周密的安排(讀)
2、孔明為什么做這樣安排?
三、司馬懿眼中的空城計。
1、孔明面對十萬大軍的來勢洶洶,還能做如此周密的安排。司馬懿聽到這信息,是如何反應的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用“∽∽”劃出司馬懿反應詞句。(懿笑而不信、懿看畢大疑)
2、體會“懿笑而不信”。
1、司馬懿的“笑”是一種怎樣的笑?(胸有成竹的笑,勝利在握的笑,志在必得的笑)
2、他憑什么這樣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