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認識3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正確讀寫“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戶戶、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耐人尋味”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自然段,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言。
3.理解作者所介紹的德國風景與風俗特點,結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從中受到啟示與教育。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結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從中受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啟示與教育。
設計理念:以跟隨季羨林先生展開“異域風情之旅”的課堂展開形式,讓學生在旅程中產生問題,選擇季老學生最后發出的感慨“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為切入點,讓學生在研讀課文的過程中,理解了景色的奇麗與民族的奇特,從中達到點化本文的中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高尚境界,試圖做到用一個中心問題的解決,使得其他疑難都迎刃而解。通過自讀,默讀,瀏覽、比讀、品讀、誦讀等多種讀的方式來理解文本,以及角色體驗,情境想象、聯系生活、延伸閱讀,隨文練筆等形式多樣的語言文字訓練中讓學生感受德國風情,體會異國文化,領悟“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生境界,實現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教學準備:德國風光短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脊梁、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耐人尋味”等詞語的意思。
2、引導質疑,理解“奇麗的風景、奇特的民族”指的是什么。
3、初步體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頗耐人尋味的境界。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3)
1、出示季羨林爺爺的插圖,提問:大家還記得這位老爺爺是誰嗎?在上學期學習過的一篇訪談錄《小苗與大樹的對話》里,我們認識了知識淵博的語言大師季羨林爺爺。這位國學大師早年曾留學德國哥廷根大學十載,他把德國哥廷根視為他的第二個故鄉。三十五年后,當他再次踏上故地,感慨萬千。后來,季老先生寫下了今天我們所學的這篇課文。
板書:板書,讀課題。
這節課呢,就讓我們跟著季羨林爺爺去德國哥廷根城市去游覽一番吧,那么在出發前,同學們想了解德國的哪方面內容,
(預設:想了解哥廷根這個城市有什么獨特的地方,和當地的人們有什么風土人情。)
2、那好吧,看看我們這次去到德國,能不能了解得到同學們想知道的內容呢?
(設計意圖:從舊知引入到新學的知識,符合小學生認知規律。先了解學生學習興趣所在,既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有利于教師以學定教。)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3)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流利。
2.出示生字,生齊讀,指名讀,師注意糾正字音:注意“莞”是個多音字,本課中讀wǎn,表示地名時讀“guǎn”,如,廣東省的“東莞”;“姹”(chà)的聲母是翹舌音,不要讀成平舌音。
3.生指出書寫上的疑難字,指導書寫生字:脊、嫣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明確目標(5)
1.同學們把生字詞讀準了,讓我們小組內再讀一次課文,看看你能從中了解些什么?
2、學生匯報。(預設:學生可能會回答了解到了德國人非常愛花,但養成花的習慣很獨待,德國街道上的風景很美的。德國人具有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高尚品質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