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課堂實錄
第一課時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自學生字詞(略)
第二課時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北京大學教授季羨林寫的文章,請大家齊讀課題《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學生齊讀:課題《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師:同學們在上一節課已經熟讀了課文,也自學了生字詞,在讀課文時遇到過什么問題嗎?現在可以提出來。要注意,提的問題要經過認真思考,提得有價值。請大家快速瀏覽一遍課文,然后,提出問題。
(學生瀏覽課文。)
師;誰有問題了?請提出來。
生1:我從“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這一句產生了疑問,為什么說景色是“奇麗”的?民族是“奇特”的呢?
師:是!這個問題提得好。我記住了你的問題。(教師板書:奇麗、奇特。)
生2:第三自然段中說“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為什么說這種境界頗耐人尋味?“耐人尋味”是什么意思?。
師:問題提得很有價值,你在讀課文的時候,特別要注意第三自然段,看你自己能不能讀懂。(教師板書:人人為我 我為人人。)
生3:“變化是有的,但美麗并沒有改變!”“美麗”的東西指得是什么?
師:這個問題,相信只要你自己認真讀書,就能找到答案。(教師板書:美麗)
生4 “這是一個花的夢,一個思鄉的夢!”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夢”?(教師板書:夢)
師:還有問題嗎?好,大家提的問題都很好,既有思維價值,也很有整體性。這些問題中,先研究哪個問題呢?在學習本課之前,我們閱讀了這一組的單元導讀,這組課文的單元主題是什么?
生:這組課文的單元主題是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風情特點。
師:還有嗎?
生:是了解外國風光、異域文化的。
生:從表達上,還要揣摩作者是怎樣寫出景物、風情的特點的。
師:也就是說通過本組課文的學習,要我們學習運用這樣的表達方法。
師:好,在剛才同學們提出的這些問題中,哪個問題與“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風情特點”這個主題更為密切?
生:是“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這個問題。
師:好,請大家一起來讀讀這個句子。
生:生讀句子“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師:咱們就先圍繞這個問題來研讀課文,我們在研讀的過程中,再逐一解決其他問題?梢詥?
生:可以。
師:請同學們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從課文的哪些句段中體會到景色的奇麗,又是從哪些句段體現民族的奇特?你們可以圈點、標畫、批注,要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有了感受之后再和同桌交流交流,然后把你的感受說出來。(學生默讀課文)教師巡視。
師:好,我們一起來交流,你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景色的奇麗,民族的奇特?”請你說,其他同學認真聽,可以補充、可以發表自己不同的見解。
生:我從這句話感受到景色的奇麗“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痹诖扒罢宫F在我們眼前的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景象,這叫我感受到那里的花很多,顏色也特別鮮艷,非常美麗。
師:教師出示這段文字課件(紅字出示)
師:就這句話,你是怎么感受到了景色的奇麗?
生:我從“家家戶戶“這個詞讀懂的,德國的所有人他們都是把花擺放在窗外的,不是一家兩家把花擺放在窗前的。所以,我感受到這里的景色又奇特,又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