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本文是我國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北京大學教授季羨林先生寫的一篇精美雋永的短文。文章表達了作者對德國奇麗風景和與眾不同風俗習慣的贊美之情。 在講述德國風景民俗的同時,用最精練概括的語言點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長的哲理,讀起來讓人既開眼界,又回味無窮,頗受教育。
設計理念
從生活實際導入,尋找題目和文章的切合點,批文入境,通過自讀,默讀,瀏覽、比讀、品讀、誦讀等多種讀的方式來理解文本,以及角色體驗,情境想象、聯系生活、延伸閱讀,隨文練筆等形式多樣的語言文字訓練中讓學生感受德國風情,體會異國文化,領悟“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生境界,實現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教學目標
1、自學生字詞,掌握“脊梁、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耐人尋味”等詞語。
2、了解德國的民族風情特點,初步感受德國民族“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崇高精神境界。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課文的優美語言。
教學重點:感受德國民族風情。
教學難點:初步體會德國民族“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境界。
教學流程
一、 生活導入,揭題
1、在生活中,用我們心靈的窗戶——眼睛,總會發現一些美好的東西,比如花就占了重要的部分,你在什么地方看到過怎樣的花?
2、生說自己生活中的見聞,說說形容花的成語,詩句。
3、看來,花確實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裝飾品和美化物,讓人愛不釋手,總想捧在手心,但在德國,他們愛花的方式和我們不一樣,他們是
4、出示課題: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二、初讀課文,確定學習目標
1、這方式確實與眾不同,帶著自己心中的那份好奇讀讀這篇課文吧,把課文讀通順流利了,邊讀邊找找,劃出文中和題目意思相近的一句話。
2、學習生字詞語
脊梁 莞爾一笑 花團錦簇 姹紫嫣紅 應接不暇
書寫:脊 嫣
3、劃出文中和題目意思相近的一句話。
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
三、 細讀課文,品味語言
1、齊讀句子。這句話中間用了分號隔開,緊密聯系了兩個方面的意思。瀏覽課文,文中哪些語句具體在寫“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畫上直線;哪些語句具體在寫 “自己又看別人的花”,畫上虛線。
2、研讀句子一:
家家戶戶都在養花。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在屋子里,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從哪里看出來德國人養花是讓別人看的?
(1)、理解“家家戶戶”,說明德國是一個愛養花的民族。
(2)、“都...都...都...”,“脊梁”,體會每一戶人家愛花之真切,與眾不同,把美麗展現給別人,創造美麗,體現出德國人的心靈美,從而體現出民族的奇特。
(3)、對比句子感悟“臨街”,體會德國人每個人心中都有他人,為大眾著想,把這種養花的行為看成自己的義務,這是一種“我為人人”的境界。
a、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在屋子里,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窗戶的外面。
b、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在屋子里,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
(4)、當時,作者第一次去德國就被這奇特的景象給吸引了,不禁感到-----吃驚、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