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感受異域風情,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生境界。
3.認識3個生字,會寫7個。理解“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耐人尋味”等詞語的意思。
重點難點:
1.理解詞語的意思,讀懂課文,有感情朗讀。
2.體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并從中受到教育
準備資料:
山陰道的意思,《世說新語》記錄王子敬的話說:“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由此,“山陰道上”常被用來指景物多而美。現代作家郁達夫就有詩云:“羅剎江邊水拍天,山陰道上樹含煙。”
花團錦簇( huā tuán jǐn cù ) 形容五彩繽紛,十分鮮艷多彩的景象。
姹紫嫣紅: 形容各種花朵嬌艷美麗。
應接不暇:形容景物繁多,來不及觀賞。
莞爾一笑 :微微一笑。
教學過程:
一、導入:這節課我們繼續跟隨語言大師季羨林走進異國的風情畫卷,在欣賞他語言藝術的同時去體會人生哲理。首先請大家說一說你對德國的了解。
1、同學們整理信息的能力真值得我學習,說的真好。楊老師都忍不住想請大家欣賞一組德國風光;
播放錄像:德國風光片(課件1)
2.揭題:德國,有迷人的藍色多瑙河,有夢幻般的萊茵河畔,有神秘的黑森林……總之,德國是一個極富魅力的旅游城市。季羨林老爺爺兩次來到德國,對德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花) 為什么?(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板書 評價:看來好的文章確實能給同學們留下深刻印象)
二、精讀課文,感悟理解:
1、迅速瀏覽課文,試著用心找一找全文的中心句。板書: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師:作者是通過什么描寫來體現這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的呢?對了就是花,因為德國人愛花真是太與眾不同了。齊讀課題: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2、端書找一找哪一自然段具體描寫德國人“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交流:“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指名讀
(課件2出示): 指名讀:家家戶戶都在養花。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在屋子里,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我曾問過我的女房東:你這樣養花是給別人看的吧!她莞爾一笑,說:“正是這樣!”
(1)師:自由讀讀這段話,和同桌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或有什么不懂的?
(2)德國人種花有何特別之處?(從“家家戶戶”一詞可見德國人人愛花;花多 世間而他們將花栽種在臨街窗戶外面,將最美的花給別人看,這種做法實在令人感到驚嘆。)
(3)理解“莞爾一笑”的意思。
(這在我們看來是多么不可思議,而在德國人看來是如此的平常。你從文中哪個詞看出 來了?──“莞爾一笑”(輕輕一笑)
(4) 師:在這兒“花的脊梁”是什么?(只是一些枝干和葉子)假如你第一次來到德國,第一次看到人們都把花養在外面你會感到什么?(驚訝)
(5)作為主人最美的花朵自己卻不能完全欣賞到,那自己豈不是得不償失嗎?可引導學生對這個問題討論一下,明白把(自己的花給別人看,自己也能看到更多更美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