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人物形象 學習表達方法——《臨死前的嚴監生》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這個片段選自清代著名諷刺小說《儒林外史》,記敘了嚴監生臨終前因燈盞點了兩莖燈草,伸著兩根指頭不斷氣,直到趙氏挑掉了一莖,才一命嗚呼的故事,刻畫了一個愛錢財勝過生命的守財奴的形象。本片段雖然只有短短412個文字,但是作者吳敬梓卻通過他的一支生花妙筆,巧妙運用一連串的表達方法,為我們刻畫了一個文學史上不朽的文學形象——吝嗇鬼嚴監生,是我們學習刻畫人物的絕佳范本。
[設計理念]
本課設計基于這樣兩個基本理念:一是把課堂還給學生,真正把課堂變為學堂,摒棄碎問碎答的教學模式,將全課劃分為三個主要板塊,每個板塊都是以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為主,教師盡量“隱藏”到“幕后”,只在適當的時候為學生提供一點必要的幫助或點撥;二是突出語文課的本體,摒棄繁瑣的內容分析,而將教學重點放在對本文表達方法的探究上,并通過表達方法的探究,豐滿對人物形象的感受,指導學生今后的習作,初步掌握閱讀類似文章的方法。
[教學目標]
1.認識2個生字,會寫監、侄、郎等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侄兒、穿梭、郎中、諸親六眷、挑掉、登時”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感受嚴監生這個鮮活的吝嗇鬼形象。
3.感悟、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感悟、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課前準備]制作簡易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節新課,請大家齊讀課題。
2.介紹文章背景:
本文選自《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清代一部長篇諷刺小說,主要描寫封建社會后期知識分子及官紳活動和精神面貌。
作者吳敬梓,字敏軒,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說家。
[設計意圖] 開門見山,直接導入,惜時如金。背景介紹簡潔明了,利于學生了解相關文化背景和文學常識。
二、學課文,練朗讀
1.這是一篇古白話文,和我們現在學習的課文有些不同,大家讀的時候可能有些拗口,可以稍稍讀得慢一點,讀正確,讀通順。不大懂的地方,可以看看下面的注釋。老師相信你們最后可以把課文讀得聲情并茂,繪聲繪色的。開始吧!
2.指名讀,評議指導。重點指導讀好人物說話的語氣、神態,如怎樣讀好趙氏的話。
3.師范讀。
4.小組賽讀。點評。
[設計意圖] 通過形式多樣的讀,取得一箭雙雕的效果,既訓練了朗讀能力,又逐步熟悉課文。教師的指導要言不煩,頗具針對性,示范很有必要。
三、學課文,識人物
1.在剛才的讀書活動中,大家認識了誰呀?
2.說說你眼中的嚴監生。
(學生說,師相機板書:吝嗇鬼、守財奴)
3.小結:
嚴監生是一個很有錢的人。
嚴監生是一個很吝嗇的人。
嚴監生是一個很可笑的人。
嚴監生是一個很迂腐的人。
嚴監生是一個很悲哀的人。
[設計意圖]課文理解充分體現了教師的兩個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了學生的獨特感受,教師小結十分獨特。這個板塊花時不多,說明理解課文內容很容易達到,不是本課教學重點。
四、學課文,悟技巧
1.這篇短文可以說是寫作技巧的百寶箱。請大家默讀課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寫的特別精妙?可以一邊讀一邊做批注,也可以跟同桌交流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