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教案
教學目標1.學習本課"妒,督,魯"等10個生字,會寫妒,忌,曹,督等14生字,會寫商議,推卻,探聽等詞語,理解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會用"推卻,輕易"造句.
2.認識學習以記事為主的課文,必須抓住事情發展的線索,理清它的起因,經過及結果,并領會事件的本質意義.
3.了解本課的情節,使學生認識到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膽有識,足智多謀.
4.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寫法.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學生讀懂課文,在讀的基礎上,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膽有識,足智多謀.
2.能從課文所描寫的人物性格中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作用.
教學設想
教材理解:《草船借箭》寫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便用短期內要造出十萬枝箭的毒計來陷害他.而諸葛亮巧妙地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終于完成了任務,周瑜不得不嘆服諸葛亮的才能勝過自己.文章內容十分生動,情節引人入勝.同學們在閱讀時,一定會發現作者的精心構思,在情節的發生發展過程中設下的一個個懸念.
一向精明能干, 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對有意刁難,陷害自己的周瑜,好像毫無戒備,對趕造十萬枝箭的"公事"竟滿口答應.看到此,不禁叫人為他擔心.周瑜提出"十天造好",而諸葛亮卻說"只要三天",還當眾立下軍令狀,這還不叫人為他捏一把汗周瑜為了置諸葛亮于死地,暗地里吩咐軍匠不供應造箭材料,而奇怪的是諸葛亮造箭不要造箭的材料,卻向魯肅借用"二十只船",每只船上要"三十個軍士",船要"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這又是為什么真叫人感到奇怪.誰知諸葛亮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短短的三天,要造出十萬枝箭,這已經是叫人難以想象的事了,可是諸葛亮接連兩天沒有絲毫動靜,眼看剩下最后一天了,他怎么向周瑜交箭 好容易挨到第三天,諸葛亮密請魯肅一道去取箭,卻把船向曹營開去,這又是為什么更令人費解的是,船近曹營水寨時,諸葛亮竟命令軍士擂鼓吶喊.這怎么得了,難道他不怕曹軍沖來,在這滔滔江面上,他能有什么脫身之法
這一個又一個的懸念,使情節的發展曲折而又扣人心弦,讓我們邊讀邊產生懸念:這后事到底如何 因而一味地想追讀下去了解個究竟.
自學程序:設疑------解疑------理解重點------體會情感------設計作業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學生讀懂課文,在讀的基礎上,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膽有識,足智多謀.
2.能從課文所描寫的人物性格中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作用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了解課文大意,給課文分段.
教學過程
—,揭題激趣.
1.啟發入題,了解出處.
《草船借箭》這篇課文是根據《三國演義》中的部分內容改寫而成的,是—篇歷史題材的課文.學習本文時,首先要弄清故事發生的歷史背景,還要弄清故事中寫了哪幾個歷史人物,人物之間的關系怎么樣.
2.簡介背景,了解人物.
(1)東漢末年,正值孫劉聯合抗曹之時,諸葛亮奉劉備之命到孫權那里幫助作戰,《草船借箭》的故事,就發生在這一歷史階段,也就是我們以前學過的《赤壁之戰》之前.
(2)了解曹操,周瑜,諸葛亮,魯肅各是怎樣的人,之間關系如何 (曹操是漢室的丞相,周瑜是孫權手下的大將,諸葛亮是劉備手下的軍師,魯肅是協助周瑜統率三軍的.渚葛亮和魯肅都是主張孫劉兩家聯合抗曹的人.課文通過草船借箭一事,贊揚了諸葛亮的聰明才智.)
二,自學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