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遵循“研究性閱讀”教學模式,引領學生親近文本,自主閱讀、自主感悟、自主探究,從文本語句的前后聯系中品析人物形象,提升語文素養。
【設計特色】 注重研究閱讀的過程,追求學生的主動發展。
【教學目標預設】
1、感情朗讀課文,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妒忌、神機妙算”等詞語。
2、緊扣課文語言,感悟周瑜、諸葛亮的特點,特別是通過對“借箭經過”的研究性閱讀,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3、課內外聯系,指導排演課本劇,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懂得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
【教學重點】研讀文本語言,從語句的前后聯系中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教學難點】在研讀文本的過程中,感受諸葛亮“知天文”、“懂地利”、“識人心”。
【教學準備】自制課件課文影像片段主題歌。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播放背景音樂《三國演義》主題曲: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在長江邊,曾經有無數的英雄豪杰演繹了無數神奇的故事,今天,我們共同學習其中的一個故事。板題。
⑴ “箭”什么樣子的?與“劍”有什么不同?各自怎樣使用?
⑵ 課文選自《三國演義》,你熟悉這部書中的哪些主要人物,哪些主要故事?
⑶ 通過預習,你對《草船借箭》的背景有哪些了解?
2、審題、質疑。讀讀課題,圍繞課題,你可以提出哪些有價值的問題?
梳理問題,區別對待:
淺顯的,通過調查預習的方式解決。
有研究價值的,引導學生自主讀書思考,在學習研究中解決。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指名分節試讀課文,相機正詞正句,引導理解詞語:
妒忌都督擂鼓吶喊丞相虛實、遲延四更弓弩手神機妙算。
2、交流討論(人物和事件):
⑴ 課文中介紹了哪幾個主要人物?
⑵ 他們之間分別有著怎樣的聯系?(什么事情把他們聯系起來的?)
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交流討論,教師相機板書。
周瑜和諸葛亮理解“妒忌”,說說“妒忌”的原因,“妒忌”和造箭的聯系。
周瑜和魯肅派魯肅探聽,回來報告。
魯肅和諸葛亮請魯肅幫忙,并要求不要告訴周瑜,魯肅答應,果然照辦。諸葛亮和曹操。諸葛亮用草船借曹操10萬支箭。
3、簡要說說課文內容,梳理課文段落:
借箭原因──借箭的準備──借箭的經過──借箭的結果。
三、精讀“借箭原因”,體會人物內心
1、通過剛才的閱讀,我們知道周瑜妒忌諸葛亮,要陷害他。周瑜怎樣把造箭的任務交給諸葛亮,諸葛亮又是怎樣接下任務的?同桌分角色讀,分別說說兩人的話里包含的意思。
引導:他們的對話很有意思。你認真研究一下他們的對話,能否體會到對話里包含著的意思,能否體會到人物說話時的內心想法。
2、分角色逐句朗讀,說說每句話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要這樣說?
“水上交戰,用什么兵器最好?”──明知故問。
“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卻”──借公事要挾表面客氣,暗藏殺機。
“軍情緊急,可不能開玩笑”──步步緊逼。
“用箭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