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理解課文內容,抓重點句,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文章順序,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學重點 1、了解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教材分析:
《草船借箭》一文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變的。課文寫周瑜由于嫉妒諸葛亮的才干,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來陷害他,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計想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才智過人。
學情分析:
課文寫了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是周瑜不得不為之嘆服,稱諸葛亮“神機妙算”。教學時,教師就引導學生圍繞“神機妙算”這個詞展開教學。教學中重點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發展的語文綜合素質。
設計理念
基于“研究性學習”理論的“研究性閱讀”教學模式,重在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發展的語文綜合素養。《草船借箭》一文,無論是從課文主題、人物形象看,還是從寫作手法、語言風格看,都是實施“研究性閱讀”教學模式的極好載體。
設計特色
以研究性閱讀實現學生的主動發展。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播放《三國演義》主題曲
一、設計“懸念”,導入新課。
1、教師導語設計:今天,老師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有一位著名的相聲演員在表演相聲時說,他知道周瑜的母親姓“紀”,諸葛亮的母親姓“何”。觀眾聽了非常奇怪,這可是從來沒有聽說過的啊!原來這位演員在和大家開玩笑,他的“根據”就是周瑜在臨死前哀嘆道“既生瑜,何生亮!”意思是說:既然有了這個智勇過人的周瑜,為什么還要有這個比他更為強大的諸葛亮呢?周瑜是孫權手下的一名大將,有勇有謀。為什么還自嘆不如諸葛亮呢?學習了《草船借箭》,大家就會明白了。
2、了解四大名著,生說所知道的《三國演義》知識。
3、生說《草船借箭》的背景資料。(課件)
《草船借箭》是選自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相互討伐,史稱“三國鼎立”。當時曹操實力雄厚,剛剛打敗了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于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那里幫助作戰。孫權手下大將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設下圈套,假意讓他負責趕造十萬支箭,企圖以造不成箭違誤軍令的借口加以陷害,于是就發生了這個故事。、
師:看到這課題你會想說什么?
生:誰借箭?為什么借箭?用什么借箭?借箭有沒有成功?為什么能取得成功?
二、初讀課文
(生默讀課文,思考前面所提的問題,并想一想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師:讀了課文,誰能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生:這篇課文主要講周瑜由于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
(簡單的問題讓學生初讀課文后直接從文中找答案,重點引入諸葛亮借箭為什么能取得成功一問題,相機理解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神”在哪里,“妙”在何處)
三、精讀課文,領悟研究策略
教師引入:“請同學們自由讀‘霧中借箭’這部分內容,把你認為最能表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句子劃出來,再用心體會,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處。”以“諸葛亮知天文”為例,教學過程設想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