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王出世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猴王出世》是人教版第十二冊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寫了花果山上一塊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這石猴與群猴玩耍時,因敢于第一個跳進水簾洞,被群猴拜為猴王,表現了石猴活潑可愛、敢作敢為的特點。課文比較短,語言精練,節奏感強但全文是古代白話文,有些詞語與現代語言有區別,因此,讀懂課文內容是教學的重點,要讓學生充分朗讀。
教學流程:
一、 課前三分鐘。
教師簡筆畫出山水圖并播放《西游記》主題曲。
(評:課前導入讓學生的視覺、聽覺共同參與,引領學生入情入境,把學生的情緒調整到最佳學習狀態,為新課的學習做好準備。)
二、走進神話,激發興趣。
1、 課件展示出《西游記》課文中的插圖畫面。
師:同學們,剛才大家聽到的歌曲,以前聽過嗎?這是哪部電視劇的主題曲?《西游記》是我國著名古典小說之一,大家對《西游記》了解多少?(學生說出自己的課外積累)大家的課外積累還真豐富,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講的就是這部古典小說的一個片斷,師板書:猴王出世(齊讀課題)
(評:走進神話故事,讓學生的課外積累服務于新課的學習,初步感受神話故事的優美。)
2、 緊扣提示,明確目標。
師:請同學們翻開課本第67頁,讀讀閱讀提示,看看提示給我們提了哪些讀書的要求。(學生自讀并在提示中注出要解決的問題。)想怎樣解決這些問題呢?請大家認真讀讀課文,多讀一遍你就會多一些收獲。(學生自由讀文)
(評:過渡語言不僅提出了下一環節的學習目標,還暗示了學生多讀書就能體驗到讀書的快樂,更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直觀學文,感悟猴趣。
1、 觀看課件:
石猴出世充滿神奇、十分有趣,讓我們一起來欣賞。
2、你知道石猴是哪里來的?請把你看到的情景用自己的話說說。相機板書出:仙石迸裂
(評:讀文感知了石猴是怎樣出世后,再播放動感課件,讓學生由感知——感觀了石猴出世的全過程,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2、 這只猴子怎樣生活呢?請大家再好好讀讀課文 。一邊讀一邊想:這只快樂的石猴是如何成為猴王的?
過渡:同學們,俗話說親自耕耘才能體驗到收獲的快樂,所以現在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自主學習課文,感受一下這只石猴是如何成為猴王的。
3、學生從文中找出有關內容的句子讀讀
四、多項互動,體驗猴勇。
1、說收獲:同學們,通過大家的學習,你們有哪些收獲?(學生說說自己的學習體驗)
2、知猴勇:引導學生通過讀文歸納出:(用引讀的方式)
師:這是一只勇敢的石猴,表現為——
生:它面對瀑布,一聽“哪個有本事的,鉆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既稱它為王。”
師:這是一只聰明、機靈的石猴。表現為——
生:它引眾猴進洞享受這天造地設的家當,它引眾猴說話要言而有信。
3、看影片,悟經過。
播放《西游記》中石猴成王的影片片斷。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石猴成王的經過。
評: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書,在讀中有所感知,在讀中體驗,有所收獲,學生在已有的感知、感觀的基礎上,再來評說,這樣做將書面的語言文字內化為學生的感知體驗。
五、再品詞句,欣賞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