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橋》說課
本篇課文我指導學生運用勾畫、圈、點法,讓學生抓住一些描寫老漢的動作、神態、語言和自然環境的關鍵語句,進行勾畫圈點,通過抓住重點句子來理解文章主旨;采用朗讀指導學生運用各種形式地讀,去體會文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七、說教學過程
本課預計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抓住文中感動的地方,感受老共產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第二課時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我主要針對第一課時進行說課。
(一)課前預習準備情況
1、課前,布置學生查閱山洪與汶川地震中共產黨員做法的資料。
2、讀書課文,查閱不理解詞語的意思,弄懂課文的主要內容,提出不懂的問題。
(二)教學程序
我在實際教學中主要采用自主互助的五級推動教學模式。
1、激qing導入
“一出戲要有好的開頭,一堂課要有好的開端。”上課伊始,我先以學生學過的第四組課文內容導入,“最近,我們一直被深深地感動著,被志愿軍戰士和朝鮮人民的依依惜別之情感動著;被勇救傷員而失去小孫孫的大娘感動著;被給志愿軍挖野菜、失去雙腿的大嫂感動著;更被長征途中把魚讓給傷員而自己吃魚骨頭的老班長感動著……今天,就讓我們再來認識一位讓我們感動的人。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16 橋”這樣既復習鞏固了舊的課文內容,深化了主題,又為下文作好鋪墊,渲染了氣氛。
2、自主探究
新課程倡導,要尊重學生的需要,改變教與學的方式,著眼于開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自主發展,而達成這些目標的唯一方式就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所以在指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后,讓學生談在讀文過程中的感受,然后帶感受自學課文,將感受深得句子或段落畫下來,并在旁邊寫體會。在學生帶問題自學課文的學習過程中,他可能通過一系列的假設、推理等方法,將學習問題自己努力去解決,這個解決問題的過程,本身就是增長知識、鍛煉解決問題能力的過程。
3、匯報交流,精講點撥
當學生自學完后,先小組內同學交流自己的收獲, “我感受深刻的地方是哪兒,為什么”,通過組內每一個同學的交流,取長補短,統一意見,并提出不懂的問題;然后是全班合作交流,以小組為單位匯報學習收獲和提出沒有解決的問題。在這個環節中,各個小組針對問題,通過互相談意見或爭辯等方式得以解決,有些可能解決不了。解決不了的問題和學生解決的不到位問題就需要教師精講點撥。
文章的重點就是通過對洪水肆虐和老漢的神情、語言、動作的描寫體現出老漢的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而學生往往能畫出這些句子,但在實際交流的過程中,因為年齡和經驗的限制,可能談不透徹,在理解上不夠深入。為了突破重點難點,具體操作如下:
(一)洪水肆虐
當學生談到當時洪水的肆虐瘋狂時,我就引導學生找出所有描寫洪水與人們表現的句子,讓學生自由談感受,學生通過抓 “像潑。像倒、咆哮、受驚的野馬、狂奔而來、勢不可擋、跳舞、獰笑”等重點詞語,聯系生活中遇到緊急情況你是怎么辦的等形式,感受到當時洪水的肆虐與形勢的緊急;然后又讓學生有感情朗讀重點句子,師生評價,找出問題,再齊讀,在反復的評價朗讀中學生仿佛看到了鋪天蓋地而來的肆虐的洪水,當學生沉浸在恐懼慌亂中時,給學生放洪水的錄像,讓他們再次感受到洪水的瘋狂,為老漢的出場作一個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