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橋》說課
一、說教材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語文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的第四組的第二篇課文----16課《橋》。作者談歌。這是一篇微型小說。
本文作者滿懷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高風亮節、果決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梁。這座橋梁是我們黨以老支書為代表的優秀共產黨員密切聯系群眾的 “橋”,這正是課文以“橋”作題目的深刻內含。
這篇課文情節跌宕起伏,語言簡練生動,在表達方法上有三個突出的特點,即構思新穎別致,設置懸念,前后照應;多用簡短的句、段,來渲染緊張的氣氛;大量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增強表現力。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繼續引導學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二是幫助學生在讀書思考中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二、說目標
依據語文課程標準中關于課程目標設計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三個維度,特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咆哮、狂奔、獰笑、擁戴、清瘦、沙啞、放肆、豹子、呻吟、攙扶、祭奠、亂哄哄、勢不可擋、跌跌撞撞”等詞語。
2、了解課文布局謀篇、環境描寫與人物描寫相結合的表達特點,初步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過程、方法目標:通過研讀課文中的重點詞句,結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及木橋發生的變化,逐步深刻感受老漢在危急時刻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自己扛的人格與精神。
情感目標:
1、積累課文特色語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老漢的精神,并應用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
三、說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抓住老漢動作語言神情的句子,感受老共產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
2、教學難點:理解題目所蘊含的深意。
四、說教學準備
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作如下準備:
1、教師準備“表現山洪暴發、洪水肆虐情景”的課件以及舒緩的音樂。
2、學生收集有關山洪情形和危害的資料以及令自己感動的典型事跡,并認真讀一讀。
3、收集汶川地震中共產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例子。
五、說教法
教無定法,但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卻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與學達到和諧完美的統一。
本篇課文,我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優化組合:
①運用情境教學法,讓學生通過抓住文中一些描寫洪水的詞語和句子想像面對死亡威脅的情景,讓學生切實感受當時的生命垂危,形勢危急,從而能更好地理解老支書的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高貴品質。
② 運用朗讀法。葉圣陶先生認為語文教學最基本最好的方法就是讀。朱熹也說過“書讀百遍,其意自現。”本篇課文語言簡練、生動,人物語言的刻畫也極具表現力,我采用多種形勢比讀,如范讀、對比讀、品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等,從而達到“以讀代講”、“以讀悟情”、“以讀達情”的效果。
③運用討論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
六、說學法
教給學生學法是實現葉圣陶先生提出的“凡為教者必期于達到不教”的目標;同時,我們都知道小學階段是養成教育階段,只有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才能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