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教案
第三屆全國中小學“教學中的互聯網搜索”參賽教案《橋》
【教案背景】
1、面向學生:小學 學科:語文
2、課時:共2課時,本節為第1課時
3、學生課前準備:初讀課文,讀準生字詞的讀音;
4、教師課前準備:利用百度搜索,收集各地遭受洪災的視頻和圖片素材,制作ppt教學課件。
【教學課題】
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第16課《橋》
【教材分析】
本文作者滿懷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高風亮節、果決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梁。這座橋梁是我們黨以老支書為代表的優秀共產黨員密切聯系群眾的“橋”,這正是課文以“橋”作題目的深刻內含。
課文可以分成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寫人們在山洪來臨時都驚慌的涌向窄窄的木橋。
第二部分(第7~23自然段)寫老漢為了讓村民安全過橋,犧牲了自己和兒子的生命。
第三部分(第24~27自然段)寫洪水退后,一位老太太來橋邊祭奠她的丈夫和兒子。
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咆哮、狂奔、放肆、獰笑、豹子、擁戴、清瘦、呻吟、攙扶、祭奠、亂哄哄、勢不可當、跌跌撞撞”等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這篇課文計劃用2課時,本節課是第1課時,主要通過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讓學生設身處地感受山洪的特點,強化教學氣氛。制作課件時通過百度搜索,在大量的搜索結果中選擇能表現本課內容的聲音、圖片和視頻等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在一個村子里,曾經有過一座窄窄的木橋,她和村里的一百多人一起經歷了一場可怕的災難,究竟怎么回事呢?我們一起走進課文,板書 橋。
【百度搜索】
2、集體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朗讀課文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同學們讀得特別認真,老師檢查你們的讀音,請看屏幕。
(個人讀,男女 全班)
3、讀音沒問題,請同學們再次放聲自由朗讀課文,讀完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件什么事?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 板書:洪水
老漢
三、創設情景,感受山洪的兇猛。
導語:一連下了幾天的雨,一場可怕的災難降臨到這美麗的小山村,讓我們一起回顧那可怕的黎明。(播放洪水視頻)
【百度視頻】
看完問,你看到了什么?
1、請默讀課文,用——畫出描寫山洪,暴雨的句子,不動筆墨不讀書,請寫上自己的感受。
2、匯報交流。
誰來說說你找到的句子。
(1)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生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