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相和》說課設計
1、生默讀課文,自學后討論,或相互朗讀標劃的句子;從哪些地方看出藺相如機智勇敢生在文中容易找出直接描寫藺相如的句子。
2、在此基礎上滲透多角度思考意識:請學生找一找能否從別人的言行中看出藺相如的機智勇敢:
(課文中對大臣,趙王,秦王言行的描寫也可以看出來,不論學生找哪一句,都要請學生說說從哪個詞可以看出,再進行朗讀。這樣既理解了課文內容,滲透了多角度思考的意識,又沒有脫離語言文字的訓練。)
三、觀察辯論,強化多角度思考問題的意識
1、在充分學習的基礎上,生發表自己的觀點,澠池之會上的秦、趙兩車外交之戰是誰勝了?我估計學生會持兩種觀點,趙國勝和秦趙打平。
2、將學生分成兩部分,分別從文中找出理由:
學生充分找了理由之后,師總結:從秦、趙兩國實力,藺相如與秦王的地位,瑟與缶兩種樂器演秦的技巧,以及澠池是秦國的地方,秦國都沒占到便宜這四個方面幫助學生分析,得出趙國勝的結論。
四、在學生充分明白藺相如與廉頗
1、一個顧全大局,一個知錯就改,都具有愛國精神后,出示文中“負荊請罪”這幅插圖,利用教材中略去不寫的部分對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訓練,讓學生思考:廉頗背著荊條來請罪,他和藺相如會說些什么呢?
2、學生自由結合成組,演一演,并從多角度思考他們會說什么?教師則引導學生從怎樣認錯追悔、自愧、原諒、共謀大計等方面描述,請將有關內容表演出來。
五、回顧全文,分清前因后果
學習了全文之后,請學生說說三個故事之間有什么聯系,全文第一句話與三個故 事有什么聯系,完成教學目標1、解決重難點。
六、巧設結尾,延伸立體活動
教師利用課文最后一句:“從此以后,他們倆成了好朋友,同時協辦保衛趙國。”
設疑:此后趙國真的強大了嗎?歷史是怎樣的?啟發學生讀課外資料,多角度想想歷史為什么會是這樣?
【說板書】
將(廉頗) 相(藺相如)
完璧歸趙 和 不和
以上板書凸現了課文的脈絡和重點,形象、直觀地演繹了三個故事之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