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相和》說課設計
【說教材】《將相和》是一個流傳千年的動人故事,是根據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要如列傳》改寫的,被選入10冊第五單元,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以戰國時期,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記敘了“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寫出了廉頗和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不和好的發生,發展過程贊揚了藺相如的機智勇敢和為國家利益顧全大局的政治遠見,也贊揚了廉頗知錯能改的愛國精神。
三個故事既相互獨立,又有內在聯系,即第一個故事是第二個故事的起因,前兩個故事又是第三個故事的起因。第二個故事是第一個故事的結果。第三個故事又是第一、二個故事的結果。如果把這三個故事看成一個整體,課文的第一句話“戰國時候,秦國最強,常常進攻別的國家,”又是整個故事的起因。全文層次分明,具有較強的故事性,人物性格鮮明,很受學生的喜歡。
從教材的編排體系看,通過本單元的教學,讓學生從作品中吸收有益的啟示,體會我國歷史的悠久,文化的燦爛,并培養學生收集資料,借助資料獨立閱讀古代文學作品的能力。本課作為精讀課文,自然成為落實單元教學目標的載體。兼顧新課標對六年級學生的具體要求,和本單元的訓練重點,以及學生的認知特點,根據語文課程的之維目標體系,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認知目標:
學會10個生字及相關詞語。
2、能力目標:
會借助資料理解故事內容,領悟三個小故事之間的聯系!
3、情感目標:
體會人物的愛國思想和他們各自的美好品質。
其中,讀懂故事是重點,難點是體會三個小故事之間的聯系。
為了更好地落實教學目標,課前作如下準備工作。
1、課前學生找找有關《將相和》的圖書或戲曲片看一看!
2、將文中插圖掃描進電腦,上課時更清楚,更直觀地顯示給學生!
【說教法,學法】
在“以人為本”學生觀的指導下,我把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作為學法和教法設計的出發點,特制定以下教法和學法。
1、教法:
、拧∏榫辰虒W法:運用角色轉換媒體和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創設情景,調動學生的閱讀情趣。
⑵ 以讀助講法:在讀中感悟語言。
、恰L試教學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立學習。
2、學法:
邊讀邊想,在情境中體驗、感悟,自主學習,在過程中形成能力,形成語感!
【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指導朗讀重點語句
1、師生交流課外收集的關于《將相和》的故事。
2、生思考:“將”“相”各指誰?“和”是什么意思?
3、師質疑談話:
既有“和”,也有“不和”。請同學們打開書,找一找,他倆鬧不和的原因,并勾畫相關語句。
4、生找出第16節廉頗不服氣的語,師相機指導朗讀,讀出不服氣的語氣。
5、生互相交流:你是否同意廉頗的話?你的看法是什么?
二、學習課文,初步滲透多角度思考問題意識
此環節的設計是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立體作用,因學生的學習習慣不同,因此,可給予學生選擇學法的余地:
生在自學的基礎上,可以談理解,講看法,互相補充,也可用讀的方式再現自己的理解,只要有感情,聽得出文字表達的內涵即可。具體操作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