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教案設計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老支書在危難面前所表現出來的無私無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質和人格魅力。 2.積累課文特色語言,了解課文布局謀篇、人物刻畫、環境描寫等方面的表達特點。 3.認識6個生字,學會本課新詞、生字詞,了解課文內容。 學習重點學習課文的表達方法,體會和學習老支書忠于職守、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一、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談歌的微型小說《橋》,回憶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
生:深夜當洪水襲來時,老支書冒著生命危險指揮一百多號人有秩序地過橋,最后自己和兒子卻被洪水卷走的事。(板書:突遇山洪、疏導撤離、橋塌殉職、祭奠英靈)
二、還記得,老漢是在什么情況下出場的嗎?
肆虐的洪水:我們通過錄像一起回顧一下,當時驚心動魄的情景。(看錄像)
看過錄像,說說這是怎樣的洪水?肆虐的、瘋狂的、狂暴的、如野獸般的
文中是怎樣描寫的呢?打開書指讀一段。
從哪個地方體會到洪水的肆虐和人們的驚慌:(板書:像野馬 勢不可擋 瘋了似的 擁 擠 跑)
面對這肆虐的洪水,一百多號人,一座窄窄的木橋,此時人們將面臨的是什么?
聯系生活中春游上大客車,幾時號人,窄窄的車門。(混亂,難以脫離危險,很可能橋毀人亡)
三、就在這樣一個危機的時刻,這樣如此混亂的場面下,一位如山的老漢出現在了人們面前。
1、指讀:7、8節
2、你們體會到什么?
“清瘦的臉上”:操勞
“不說話、盯”:(板書:不說話 盯)說明他在思考,沉著冷靜
3、“他像一座山”:(板書:像山)(比喻句,把老漢當作山。)追問:看出什么?高大(穩重)對了,有一個成語就叫做“穩如泰山”。就像前面的神態描寫“不說話、盯”
既然是個比喻,那么本體喻體之間就有相似之處。想一想,老漢和山有什么相通之處?(高、挺拔)
4、在人們的心目中老漢的形象是(高大的)為什么呢?(1)直接(2)正像上文所提到的,(這是一個受全村人擁戴的老漢。)
5、什么叫擁戴?為什么擁戴?想象一下,老支書為村所想,為民所想的事例。
平日里怎么樣?平日里誰家的院墻要重修了,老支書……;平日里李家沒糧了,老漢……;平日里王家的牲口丟了,老支書……;平日里兩家人鬧了矛盾,老漢支書……
評價:(你能結合自己的想象來談,體會得很好。體會得很深刻。)
6、小結:這一樁樁一件件,看似小事,但他是在急人們之所急,想人們之所想。所以村民們見到他就意味著一切問題都會解決、等于是看到了希望。
此時的人們看到了他也就是看到了生的(希望)。所以剛才還是跌跌撞撞、不知所措的人們能夠(停住腳,望著老漢。)
四、我們來看看他是怎么說得怎么做的?
自由讀文10——23,畫出描寫老漢語言和動作的詞句。體會老支書是一個怎樣的人。
1、橋窄! 排成一隊,不要擠!(善于指揮,組織能力強)
看,這兩句話說得多么簡短有力,9個字,既點出當時的情況,提醒人們當心。告訴人們怎么做。板書:(排隊走)
2、黨員排在后面:(板書:黨員后走)
說的對,黨員在危急時刻就應該這樣做。這是我們黨的紀律,一個黨員的職責。
來看這是黨章中的段落(看黨章)指讀。
讀:老支書以嚴格的當即控制了局面,組織大家有序地撤離。來我們讀一讀這句話。
喊:在跑風雨中,洪水、和人群的嘈雜聲中。一定要簡短有力。強調黨員后走。
3、當混亂的局面剛剛得到控制,人群中出現了一個不和諧的聲音(指讀:黨員也是人)
4、他是怎么回答的?(接讀:可以退黨,到我這報名)
的確是這樣,如果這喊話人是一個普通群眾,那(她就可以里理解,有情可原):如果喊話人是黨員家屬,這也……(可以理解);可他如果是個黨員的話……誰來說說?(結合黨章、一個干部的職責來談、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