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相和教案
學 科語文 班 級 五日 期 教 者 課 題將相和 課時數 2教案類型 教學內容將相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過程與方法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情感態度價值觀 理解課文內容,從藺相如為了國家利益,對敵不畏強暴、機智勇敢,對友胸懷寬廣、忍辱退讓的好品質中受到啟發和教育。教 學重、難點理解三個故事的原因和結果。了解三個故事之間的聯系。 .教 具準 備識字圖片,寫有重點句子的小黑板作 業內 容閱讀根據《史記》改編的其他小故事板 書13 將相和藺相如 才智過人 勇敢機智 不畏強暴 以國家利益為重 和 同心協力廉頗 性格坦率 勇于認錯 只錯就改 保衛趙國教學后記 上 坡 子 完 全 小 學教 案 紙教 學 過 程附 記一、揭題質疑1.出示課題。理解:“和”,就是和好。2.質疑激趣。看到課題,你們想知道什么?“將”和“相”是誰?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事?他們為什么和好?二、初讀感知1.帶著問題自讀課文,要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簡單介紹歷史背景。3.快速瀏覽全文,把“將”、“相”的名字畫下來。同時想一想,這篇文章講了幾個小故事?(“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三、理清層次1.這三個故事分別用了哪幾個自然段來敘述的?2.交流。完壁歸趙(1~10)自然段,寫藺相如出使秦國,機智勇敢,保護國寶,立了大功。澠池之會(11~15)自然段,寫藺相如在澠池會上,不畏強暴,維護國威,又立新功。負荊請罪(16~18)自然段,寫廉頗負荊請罪,將相和好,同心協力保衛趙國.四、深入研讀1.你覺得廉頗和藺相如不和的原因是什么?課文中哪個地方描寫了將相的不和?廉頗很不服氣,他對別人說:“我廉頗功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1)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從廉頗的話中能讀懂些什么?(廉頗內心的不服 氣、不滿、妒忌……)(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2.藺相如是不是真的就像廉頗所說的僅僅靠一張嘴,沒什么能耐?課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藺相如并不僅僅靠一張嘴,他是有能耐的。劃出重點語句,寫出感受。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指導幾個重點句子的理解。(1)“藺相如看到這種情形,直到秦王沒有拿城換璧的誠意,就上前一步說:‘大王,這塊璧有點兒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說著舉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①自由讀這段話,從中你發現了藺相如得什么特點?從哪里看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