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相和教案
教學目標:認知目標
1 、指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2 、通過抓文中重點詞句,理解人物語言動作來體會人物性格特點。
3 、在理解課文內容中,分清文章中故事的前因后果及相互聯系。
4 、指導學生正確并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課文,學習藺相如機智勇敢、顧全大局和廉頗勇于改過的品質,并使學生從中受到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教學重點
1 、在理解課文中,弄清三個小故事的前因后果,及故事之間的聯系。
2 、在理解詞句中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
教學過程 :
同學們做好上課的準備了嗎?通過你專注的眼神,端坐的身影老師能看出你們已經做好了上課的準備。好!上課!我們先聊聊天,如果讓你說說你的同學、你的老師還有你最崇敬的人有什么性格,你能說出來嗎? 會“聽”也是會學習的表現。我希望大家認真聽
說話是與別人交流,所以要注意儀態,身要正,不扭動,眼要正視對方。對!就是這樣!人在小時候容易糾正不良習慣,養成好習慣。
(表揚觀察能力強、用心)
看,通過人物的言、行可以看出人物的性格特點,同樣,我們通過言行還可以感受到人物的內心世界。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文章就是流傳了千百年的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是——《將相和》,大家齊讀課題。
2 、課題是文章的一扇窗戶,讀完課題你知道了什么?(抽生交流)
通過預習,我們知道了將是——廉頗(板書)相是——藺相如(板書)“和”的意思是——和好
這篇課文比較特殊,在故事當中蘊含著三個小故事,下面請同學們快速地瀏覽課文 ,有哪三個小故事?再精煉些,能濃縮成幾個四字詞嗎?
誰能用一個關聯詞把將相的名字以及板書上的其他詞語連起來說一說,動動腦筋,可以商量一下。
因為藺相如完璧歸趙 ,被封為上大夫 ,澠池之會 ,又讓秦王沒有占到便宜 ,被封為上卿,引起大將廉頗的不滿,為了國家的利益,所以將相和好
用上關聯詞把兩個人的恩恩怨怨講清楚了,可見前兩件事情是后一件事的原因,后一件事是結果。大家發現了嗎,老師讓你們這么做不僅讓你們會說一句話,而且概括出了課文的——
生 :主要內容。
二、理文,引究:
1 、理文,感受兩人間的“不和”。
過渡:剛才同學們說題目的意思是 將相和好了 ,那么他們之間又為什么不和呢 ? 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看看文中有沒有一段文字直接寫到兩人的 “不和”。(生交流) (大屏幕出示 )
同學們讀讀這段話 ,想想廉頗說這句話心里是什么滋味 ?
生 :嫉妒 /很不服氣 /心里窩火
師 :你怎么知道
生 :我從 ”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 ,就靠一張嘴 ,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
師:“爬到我頭上去了”指的是——
生:由上大夫升為上卿。廉頗認為自己得到重用,靠的是自己立下的赫赫戰功,藺相如是靠嘴皮子升官的,所以廉頗不服氣。
師:你能把廉頗那種有服氣,一肚子的不滿讀出來嗎?
讀得很好,聽得出你是將自己的理解讀出來了。
過渡:藺相如的出身是一介布衣,平民百姓。而廉頗是趙國的一根擎天柱。所以廉頗認為藺相如靠的是花言巧語把兩人的位置弄顛倒了。
2 、引究:那么藺相如真的是如廉頗所說,沒有什么能耐,僅憑一張嘴花言巧語,爬到了廉頗的頭上嗎 ?那么藺相如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 ?讓我們從字里行間尋找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