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橋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本課生字詞:咆哮、獰笑、放肆、祭奠、勢不可當;多音字“奔”。
2.聯系課文理解“勢不可當”、“獰笑”的意思;領悟環境描寫的渲染、鋪墊作用;品讀老漢語言、動作的描寫,體會老漢無私無畏、舍己為人的高風亮節。
3.學習老漢可貴的奉獻精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令人感動的地方,感受老共產黨員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
教學難點:理解題目所蘊含的深意。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播放一段有關海嘯的錄象片,請學生說說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也可以說說自己的感受。(大屏幕播放海嘯錄像片斷)。
2.請學生暢談如果身處其中,會怎么做呢?
3.求生是一種本能,有誰會放棄哪怕只是一線的生的希望呢?特別是在那個黎明,在那場來勢兇猛的山洪中。(大屏幕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
1.掃清字詞:
(1)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學習生詞:“咆哮獰笑 放肆 祭奠 狂奔勢不可當”指導學生聯系課文理解詞意,指導學習多音字“奔”不同讀音。
2.概括主要內容:
在黎明時爆發的山洪中,一位普通的老黨員以自己的威信、沉穩、無私、果決的指揮,挽救了群眾的生命,自己和兒子卻葬身在滾滾的洪水中。(指導學生概括寫事文章的主要內容根據起因經過結果歸納。)
3.品讀感悟:
(1)問題切入:讀過課文后,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呢?(教師板書:老漢、老黨支部書記)在你眼里,這是一位什么樣的老漢呢?請同學們在課文中畫出相關的語句,讀一讀,談談自己的體會,作簡單批注(自學批注、小組交流)
(2)匯報交流:
★“木橋前,沒腿深的水里,站著……都擁戴的老漢。”與前文人們的慌亂對比,體會出受人擁戴的老漢沉著冷靜。(板書:沉著、冷靜)
★人們瘋了似的折回來,情況多么危急啊!從哪些語句的描寫中你能體會出來呢?
★“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從山谷里……勢不可當。”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使描寫生動形象,讓人如同聽見了山洪泰山壓頂般涌來的巨響。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 “跳舞”說明了洪水的自由、無拘無束、放肆、瘋狂,顯得那么囂張。
★大屏出示“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用無數只瓢潑一般。像用千萬個盆倒一樣。”(指名讀)這兩句話表達的是同一種意思,課文里作者為什么選用第一句呢?
四個字構成了兩句話,這種表達方法叫短句,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中注意體會。
剛才同學們說到的這部分是環境描寫。(大屏出示: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山洪狂奔而來。人們翻身下床往南跑,洪水已經迎面而來。東面、西面沒有路,人們向北面唯一的木橋擁去。)看大屏幕,誰來讀一下?請同學們在下面速讀1――6自然段,注意不出聲用眼睛快速地看,用心想,然后與這段文字進行對比,體會哪種寫法更好,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