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魚鉤教學反思
金色的魚鉤教學反思
《金色的魚鉤》這篇文章很長,但很多地方描寫得很精彩,需要學生的朗讀加以感化。此時,王琪舉手了,于是便叫了她。聽完她的朗讀,使我吃驚不小:她的朗讀真不錯,我以前怎么沒發現呢?還自認為讓全員參與,哎,真是太大意了,慚愧!讓同桌來評價一下她的朗讀水平,他說:“我發現她這學期的朗讀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也正因為同桌的鼓勵,此時的我更是羞愧難當。已經大半個學期都過了,我才發現她。如果早一點發現,我想王琪會提高得更快,責任全在我。
班級中六十多位學生,有著不同的性格。很多時候,總是被那些外向型的學生所“蒙蔽”,過多地去提問他們,引導他們,從而忽略了對內向型學生的教育,只是讓他們呆呆地坐上一堂課。其實每一次的提問,對學生來說都是一次不小的鍛煉、一次不小的考驗。外向型的學生往往很活潑,致使老師的目光更多地傾向于他們,他們就得到鍛煉;而內向型的學生,由于天生不愛說話,不愛發表自己的意見,老師一個疏忽,就失去了一次機會。
一位學生,可能對一個班級來說他只是其中的百分之幾,但對于一個家庭來說他卻是百分百。”多去關注學生,關注每一位學生,對學生負責,對家庭負責,更是對自己負責。
《金色的魚鉤》教學反思
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著搪瓷碗,嚼著幾根草根和我們吃剩的魚骨頭,嚼了一會兒,就皺緊眉頭硬咽下去。我覺得好像有萬根鋼針扎著喉管,失聲喊起來:“老班長,你怎么……”
這是人教版第十冊課文《金色的魚鉤》中句子。之前,我們在朗讀交流中感受了紅軍長征途中的艱辛。在草地上,饑餓時刻威脅著我們的戰士。
師: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的老班長是如何照顧我們的?
生:“我從這句的‘硬咽’里感覺到那東西不好吃,但是老班長還是要吃下去,那多痛苦。”
師:是的,他不吃行嗎?
生:不行,他不吃,就會餓死。
師:他是為自己不被餓死?
生:不是的,其他的戰士都是傷病員,都等著他的照顧。
生:我同意他的看法,他吃為的都是別人。
師:如果此刻你就是作者,看到這樣的情景,你的感受如何?
生:我一定非常后悔自己把魚湯喝個精光,而忘了讓老班長吃。
生:我會和書上說的那樣,像鋼針扎著喉管,不知該有多么難受。
生:老師,我覺得“嚼”字用得不對。
師:你說說。(此時我非常詫異。)
生:“嚼”在課文《冬陽·童年·駱駝隊》里學到過,在這里念jiáo。意思就是把東西用牙齒磨碎了。可是老班長吃的是草根和魚骨頭,草根還可以嚼,那魚骨頭是一定不能嚼的。
師:同學們,你們來想象,你看到那畫面了嗎?“嚼”的背后隱藏著什么?(學生略作思考。)
生:他是想讓別人看到,他嚼著吃著挺好吃的樣子,這樣別的戰士就寬心了。
師:他是想讓別人看到?
生:不是的,他收拾完碗筷,是我悄悄地跟著他。他沒發現我,他一定不想讓別人看到他吃魚骨頭。
師:那“嚼”字是代表什么?
生:老班長一定很餓了,想嚼出點味道來,告訴自己的嘴巴已經吃過飯了。
生:老班長想把草根和魚骨頭嚼得稍微碎一些,這樣才有利于消化,才有營養一些,哪怕那些東西其實真的沒有什么營養了。
師:同學們,那他怎么“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