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了,親人》說課設計
【說教材】《再見了,親人》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十冊的一篇精讀課文。本文是當代著名作家魏巍的作品,講的是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軍離朝回國時,同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情景,贊揚了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
這篇課文安排在本冊教材的第七組中,本組圍繞“寫文章要有中心”這一訓練重點,所選的三篇課文和一則讀寫例話,都是圍繞這一訓練重點編排的,抓好這組訓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使學生初步懂得寫文章要做到有中心,并在以后的作文實踐中運用。
課文為了表達“贊揚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這一中心思想,精心選擇了材料。針對這個特點,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體會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在理解內(nèi)容、概括中心思想的基礎上,了解作者是怎樣表達中心思想的。那么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從中受到國際主義教育。
2、練習概括課文的中心,并體會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進行表達的。
3、學習本課生字詞,練習用“暫時”“雪中送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課文前三個自然段中選擇一段背下來。
這樣確定目標,既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智力,又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說教法】
“教是為學服務的。”
教師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收到好的學習效果。根據(jù)本課特征,我準備采用以下幾種教法:
1、啟發(fā)誘導法:
課文是以志愿軍對送別的朝鮮人民談話的口氣寫的。志愿軍滿懷深情地追述許多難以忘懷的往事,贊頌朝鮮人民對志愿軍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實際上志愿軍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也為朝鮮人民付出了血的代價,中朝人民的友誼正是用鮮血凝成的。所以教學時,我注意引導理解這一點,這樣既能使學生比較準確、全面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概括中心思想,又能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比較扎實的訓練。
2、遷移法:
同為志愿軍跟人娘、小金花、大嫂話別時,幾段寫法上相同,因此,我認真指導學生學習第一自然段后,讓他們用學到的相同方法學習2、3自然段。
3、以讀代講法:
這篇課文感情真摯強烈,中朝人民那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的感情,不是用一兩句話就能夠說明的,要讓學生反復朗讀。通過多讀課文,加深理解,受到感染和教育。
這也是適應大綱中講的:加強讀的訓練是當前語文科教學最重要的一種訓練。
【說學法】
俗話說:“得法者事半功倍,不得法者事倍功半。”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是多么重要,根據(jù)本課的內(nèi)容和教學目標,我準備采用以下幾種學法:
1、觀察法:
課文中講的是志愿軍跟大娘、小金花、大嫂三個人話別,實際上志愿軍是跟全體朝鮮人民話別的,她們?nèi)齻各代表朝鮮的老人、孩子、中年人。在理解時,可讓學生觀察課文標圖,讓他們從直觀上認識、理解。
2、遷移法:
在學習1~3自然段時,可以用遷移法。
3、讀悟法:
“體會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是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難理解的問題。只有讓他們多讀課文,從讀中理解內(nèi)容,從讀中體會出思想感情。這樣才能正確地概括中心思想,了解作者是怎樣表達中心思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