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再見了,親人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本篇課文為敘事抒情散文,描寫了1958年中國人民志愿軍最后一批官兵離朝回國時,在車站上同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動人情景,表現了志愿軍和朝鮮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摯情誼,贊揚了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
課文感情真摯強烈,敘事抒情相互交織,語言親切感人,構思精巧別致。作者是以志愿軍對前來送別的朝鮮人民談話的口氣寫的,前3個自然段的寫法大體相同。首先,都是用滿含懇求意愿的祈使句開頭,志愿軍對朝鮮人民的關心體貼之情都飽含在這一聲聲的懇求中,表達了志愿軍戰士與朝鮮人民密不可分的親情。同時,這3個自然段還以具有充分肯定語意的反問句結尾,這樣的表達避免了平鋪直敘,將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這3個自然段中間敘述的內容又主要是由送別時的情景和追憶那些令人難忘的往事所組成,把現實的情景和往事結合起來,寫得情真意切。課文的最后3個自然段以呼喚的方式,抒發了志愿軍戰士的心聲,表達了志愿軍戰士與朝鮮人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感情。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從朝鮮人民與志愿軍送別的情景中,體會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受到深刻、生動的國際主義教育;二是讓學生體會作者是如何表達思想感情的。
教學本文的重點和難點應放在體會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和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上,并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領悟文章表達上的特點。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大娘,停住您送別的腳步吧!為了幫我們洗補衣服,您已經幾夜沒合眼了。您這么大年紀,能支持得住嗎?快回家休息吧!為什么搖頭呢?難道您擔心我們會把您這位朝鮮阿媽妮忘懷?不,永遠不會。
課文開篇便以志愿軍戰士這段情真意切、樸實無華的語言渲染離別的氣氛。作者首先以懇求的語氣勸慰:“大娘,停住您送別的腳步吧!”一句話把志愿軍戰士對朝鮮老媽媽深深的敬意和難以割舍的離別之情直接抒發出來。“為了幫我們洗補衣服,您已經幾夜沒合眼了。”這句話簡明扼要地表現出朝鮮老媽媽對志愿軍戰士慈母般的愛。“您這么大年紀,能支持得住嗎?快回家休息吧!”一個問句和一個感嘆句,表達了志愿軍戰士對朝鮮老媽媽的關心體貼,其間的深情不言而喻。“為什么搖頭呢?”作者雖未直接去描寫朝鮮老媽媽,但聯系前面幾句話可以想象到,一定是在志愿軍勸她回家休息時,她搖頭了,堅持一定要送,表現出朝鮮老媽媽對志愿軍戰士的依依惜別之情。“難道您擔心我們會把您這位朝鮮阿媽妮忘懷?不,永遠不會。”一個反問句和一個重復否定句,更充分表達了志愿軍戰士對朝鮮人民永不忘懷的深情厚誼。
②是您帶著全村婦女,頂著打糕,冒著炮火,穿過硝煙,送到陣地上來給我們吃。這真是雪中送炭啊!
“雪中送炭”是指下雪時送炭給別人取暖,比喻在別人最困難、最需要幫助時給予幫助。這里是說在志愿軍戰士“空著肚子,在陣地上跟敵人拼了三天三夜”的危急關頭,朝鮮老媽媽帶著全村婦女冒著生命危險給志愿軍戰士送來打糕,給予戰士們及時的支持和幫助,使這次戰役取得了勝利。這里的“雪中”是指志愿軍戰士所面臨的困境。這段話表達了朝鮮人民對志愿軍戰士的熱愛和志愿軍戰士對朝鮮人民的感激之情。